江津区补短强基持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14.12.2018  16:02

近年来,江津区以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创建成果为抓手,多措并举,补短强基,持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优布局增学位。 加快推进城区新建、迁建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改薄”建设等工程,大幅提升农村学校办学硬件,稳定了农村学校师生,减少了城镇学校“大班额”不断新增的压力。东方红学校、三口小学等12所新(迁)建、改扩建学校建成投用,累计增加学位2.18万个。目前,启动江津中学滨江校区、石蟆小学等7所学校新(扩)建工程,建成后预计增加学位1.22万个。  

二是保底线补短板。 认真落实底线要求,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含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20项底线要求”全部达标,办学条件能够满足基本教学、生活需要。实施运动场专项改造,计划2017年-2022年投资5532万元,建设改造89所学校塑胶运动场地,已改造投用14所学校共5.96万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地,在建6所,面积4.66万平方米,有效提高了场馆标准。目前,全区小学生均校舍达标率为96.3%,生均校地达标率为82.2%,生均体育场馆达标率为89.7%;全区中学生均校舍达标率达100%,生均校地达标率为92.3%,生均体育场馆达标率为84.6%。  

三是强设备优师资。 投入1832万元,分别完成江津实验小学等14所新建学校、380多套“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等“班班通”配备,为28所学校建成智能录播室28间。同时结合“智慧江津”建设,计划投入6000万元更新高性能“班班通”设备2000套。全区实验室、六大功能室、图书室和百生计算机达标率均为100%。通过编制动态管理、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教师招聘方式优化、干部师资均衡配置等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三年新增中小学教师编制64个,公招调入教师1026人,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43人,交流干部教师1590人,交流比例达符合条件者的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