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沙磁文脉,寻重庆记忆,尽在沙磁文化产业园
一条石板路,千载沙磁情。青山悠悠,俯瞰古镇繁华,江水滔滔,载动几多乡愁。
千年古镇磁器口,古巴人唤为“瓷器口”,依水而建,因瓷而兴。
坐拥“一江两溪三山四街”,典型的巴渝山水风貌,繁华的水码头贸易盛况,因而得《巴县志》赞曰“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
今年2月9日,磁器口古镇新春文化活动开幕。“福禄寿”送吉祥,舞狮戏珠闹新春,文艺书法画磁韵,如此热闹的“庙会”不仅吸引到成千上万的市民游园同乐,古镇更是通过央视直播镜头,在中外观众面前又火了一把。
然而,此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老街,并非古镇全貌。
穿过热闹人群,寻石问路向青山,磁器口后街项目正在马鞍山待字闺中,即将于2月13日开街。
作为沙磁文化产业园重点文旅标杆性项目,拥有粗瓷工坊、重庆记忆博物馆的磁器口后街,将与磁器口正街、磁器口横街以及水码头、滨水公园等文旅景观一起,还原完整的磁器口古镇,再现巴渝文化新时代的沙磁盛景。
要定义新的城市文旅地标,磁器口后街项目率先布局马鞍山。登上后街项目新落成的山顶公园,俯瞰这处山清水秀、古今交融的历史文脉盘桓之地,我们转身拨开千年巴渝烟云,回望历史长河里那段沙磁文化,必然绕不过“磁(瓷)器”。
水陆交汇筑重镇,瓷业兴盛贩鬻忙。
翻阅《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得悉,今沙坪坝地域历史上长期隶属巴县政区,为古代巴县西里膏腴之地,重庆附廓。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滨嘉陵江、歌乐山麓,平畴田野、台地、山丘杂于其间,清水溪横流于磁器口入嘉陵江。
翻过歌乐山则为200平方千米的“鱼米之乡”、“小平原”——梁滩坝,梁滩河、虎溪河流淌灌溉农田。中部歌乐山、中梁山为华蓥山余脉,森林茂密,主峰常年云雾缭绕,历代诗文刻于山岩崖壁,古代巴渝十二景“歌乐灵音”亦在此处。
磁器口,得“三山”歌乐山、中梁山、马鞍山,而临“两溪”凤凰溪、清水溪,更有嘉陵江过境奔流不息。上有“鱼米之乡”成“人和”,又兼“三山两溪一江”之“地利”,磁器口(时为龙隐镇)渐成巴县城西重镇,场镇文化、码头文化渐次沉淀。
“陶器甲全县,故里人呼曰瓷器口(即后之磁器口)。”
清乾隆年间,龙隐镇以瓷器生产和转口贸易而繁盛,名列川东四大名镇,因“瓷”与“磁”相通,得名磁器镇,乡民呼之为“磁器口”。据《巴县志》记载:“土瓷以龙隐乡为著,瓷器口碗厂坡并以此得名。尤为乡民乐用,远道来此贩鬻者,往往不绝也。”
曾有福建籍江氏家族在清乾隆年间即来到磁器口青草坡一带创建土碗厂,沿承福建德化窑青瓷工艺制造青花土碗,远销贵州湖北。鼎盛时期,这里的陶瓷厂达数十家。
瓷业兴盛带来码头繁忙,磁器口码头亦盛极一时。千帆过境,川江号子不绝于耳,伴着滔滔江水传送四方,赢得“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盏明灯”的美誉。
多元文化凝聚嘉陵江岸,悠悠沙磁浓缩重庆记忆。
“追根溯源赖以扎根固本,文脉蓬勃得以兴邦强国。”如果说,瓷业是令磁器口闻名省际、多元共融的“聚宝盆”,那么以磁器口这一开放端口所见证、传承的沙磁文脉,则是这方水土的“传家宝”。
站在历史的高地回望沙坪坝,我们发现,在重庆文化的几大主动脉上,沙坪坝有着重要的穴位,居有一点通脉、了然重庆古今之位。巴渝文脉,沙坪坝有重要遗存可考;抗战文化,沙磁文化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辐射功能;红岩文化,沙坪坝抒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篇章;重庆开埠,沙坪坝作为重要流域口岸,让现代工业从这里起航;移民迁徙,沙坪坝多元共融,百川所向。
在这里,还有因“大禹会诸侯于涂山,召众宾歌乐于此”而得名的歌乐山;有浸透了无数忠烈鲜血和信仰的烈士陵园;有云集了十余所高校、立志成为西部领先教育高地的大学城;有饮誉中外的郭沫若旧居、冯玉祥旧居等一大批抗战文化遗址;沙坪坝是抗战时期许多重大历史活动发生地……
至抗战爆发前,沙坪坝、磁器口一带已是巴渝工商文化重镇。抗战时期,磁器口金蓉正街、金沙街、金碧街三大街成为驻陪都同盟国人士、各界名流、迁渝高校师生游历所在,“中国磁器口”享誉海内外。
因着这样至关重要的山水优势和码头重镇地位,巴渝文化、场镇文化、重庆码头文化、抗战文化、开埠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竟被小小一个磁器口所一一见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磁器口古镇为切入点研究沙磁文化史,就是一本浓缩的重庆记忆簿。
也因水陆场镇开放端口性质,沙磁人对保护本地文化的重要性有着更为迫切的认知和需求。与之同时,码头儿女所具有的开放与包容精神,也令他们并不排外,善于博采众家之长。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作为重庆的文化大区,文化是沙坪坝的“根”,更是沙坪坝面向世界的强大底气。历经几代人努力耕耘,其熔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文化等几大文化于一炉的沙磁文化主脉被勾画得愈发清晰,并日益散发出相融相长后形成的独特魅力。
80年前,沙坪坝创建成立沙磁文化区,时光荏苒,80年后,沙坪坝以建设沙磁文化园为主要抓手,尽心推动文化产业与全域旅游融合创新。
山青水秀的沙坪坝,以嘉陵江水为墨,以青山大地为屏,正在这4.5平方公里的沙磁文化产业园区内绣着美丽的重庆未来。
沙磁文化产业园,是我市首例以PPP模式成功运作的大型文旅融合项目,承载着保护和传承沙磁文脉的重任。“沙磁”,回到这个大舞台的中心。
记录和研究磁器口古镇发展史,无疑是让我们了解沙坪坝文化的最佳窗口,是我们藉以熟悉和亲近巴渝乡土文化的良好平台,更是保护、传承和发展沙磁文化脉络的不竭源泉。从这个意义来说,沙磁文化产业园的诞生,为沙坪坝建设长江上游独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强区,注入了厚重的历史内核。对重庆市文化产业、文创和文旅融合发展来说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沙磁文化产业园的重点标杆性文旅项目,就在磁器口后街项目。它“复活”了瓷器文化与巴渝场地风情,是全方位展示巴渝文化和沙磁文化精华的鲜活样本,更能展现新时代山清水秀的开放型场镇魅力。
在沙磁文化产业园如火如荼兴建之际,磁器口后街将在2月13日开街,携重庆记忆博物馆和巴渝文化体验展示中心,引领中外游客提前体验居游共享的开放式城市旅游街区。届时,市民、游客不仅可在这探寻极具重庆特色的历史记忆,还能体验到粗瓷制作的乐趣。
按计划,磁器口后街将于磁器口正街、磁器口横街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磁器口古镇,形成磁器口古镇三大旅游线,沿江觅镇寻山,“品创意”、“ 爬山城”、“逛老街”,还能观川江号子摩崖石刻,游城市滨水带状景观公园。
此外,沙磁文化产业园中融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沙磁巷,也即将开街。
镇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在山水中。沙坪坝这一文旅蓝图已然可期。
归来·蝶变·起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沙磁归来。一解其“归”,有回到本处之意。又解其义,有趋向、去向之韵。
随着磁器口后街正式揭开面纱,沙磁文化产业园的全面开放也在不久的将来。守护历史文脉的沙坪坝人在传承中守拙、求变,在发展中创新、融合,这就是沙磁文化的生命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沙磁文化产业园的建成,将为重庆定义全新文旅地标。激发沙磁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将为重庆造就更强劲的文化软实力。沙坪坝,将在重庆文化产业大发展中再领风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