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河嘴乡落实产业发展增收长效机制
【摘要】 “自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以来,我乡始终将‘精选主导产业,制定长效机制,确定增收项目,力促稳定增收’作为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核心举措。”9月5日,重庆市革命老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河嘴乡党委书记谢世明说。
华龙网9月7日10时讯(特约通讯员谭华祥)“自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以来,我乡始终将‘精选主导产业,制定长效机制,确定增收项目,力促稳定增收’作为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核心举措。”9月5日,重庆市革命老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河嘴乡党委书记谢世明说,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因村施策,在全乡确立了以高山种植蔬菜,矮山养殖山羊和绿壳蛋鸡、规模种植辣椒为核心的四大增收致富产业,并以“政府投入、业主带动、专业培训、保价收购”等帮扶措施为抓手,落实产业发展增收长效机制。
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推动产业良性发展。该乡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培育贫困村旗峰高山蔬菜种植产业。即建立旗峰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户以流转土地形式入股分红,合理的配置了土地资源,使土地经营实现集约化,较好的解决了农户与合作社之间“有人无地种、有地无人耕”的矛盾。同时,合作社的种植、管理、运输各环节又吸纳了该村贫困户就业,实现了土地和劳动力的双向增收。近年来,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发展下,旗峰蔬菜专业合作社年产值260余万元,249户群众流转土地1100亩年收入33万元,含41名建卡贫困户在内的200余名在家劳动力年增收350万元,带动周边128户群众种植蔬菜600亩收入100万元。
充分利用小产业、大收益的成功经验壮大产业规模。河嘴乡重点依托本乡非贫困村长沟村“1+1+X”绿壳蛋鸡成功养殖经验,利用与其接壤的贫困村银杏堂村、双风村地域接壤、条件相近、道路相连的优势,广泛推行“小规模、大产业”分户养殖绿壳蛋鸡的模式,积极引导广大农户运用房前屋后空坝,建设规范统一的绿壳蛋鸡微型养殖场,以小投入实现大收入,不断拓展“X”的规模(不断增加适度小规模养殖户的数量),进一步形成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稳定增收。截至目前,河嘴乡共计在双风、联盟等村无偿发放绿壳蛋鸡苗1.6万余只,按每只鸡年产蛋180枚、1.5元/枚计算,扣除养殖饲料等成本0.5元/枚,每只绿壳蛋鸡可为困难群众稳定增收180元/年。
努力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确保稳定增收。河嘴乡与县供销联社下辖的农佳中蜂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中益蜜蜂专业合作社合作,在贫困村旗峰村深入探索扶贫产业资金入股分红模式,即县中益蜜蜂专业合作社提供蜂源及保护价回收蜂蜜,农佳中蜂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提供养殖技术且配置技术员指导培训养殖户,乡政府用贫困村产业资金16.8万元购置中蜂410群,每个养殖户每群自筹140元,并采取贫困户优先养殖的原则,每个养殖户按购买的中蜂数量每年每群提留500元分给贫困户,连续分红5年,由村民委与养殖户签定养殖分红协议。目前,所有中蜂已发放完毕,养殖态势良好。明年全乡拟定在临近的贫困村富民村进一步推广运用。届时,全乡4个贫困村将实现更加优质的主导产业、稳定增收模式全覆盖,确保辖区344户建卡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思路一新活力来。目前,河嘴乡已建成500亩以上旗峰村绿色蔬菜基地1个,带动全乡种植蔬菜2595亩;建成存栏1000只以上的同心村黑山羊繁育基地1个,带动农户散养山羊3000余只;建成巩固银杏堂、长沟辣椒专业合作社2个,实现全乡辣椒种植规模稳定在3800亩以上、产椒1300吨以上;建立绿壳蛋鸡产业“1+1+X”模式,实现新增绿壳蛋鸡1.1万只,圈存蛋鸡近2.7万只、年产绿壳鸡蛋130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