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父亲》与九龙半岛的不解之缘 竟在这么早就开始了
就有这样一个年轻人
思考着如何展示父亲
如何表达对父亲的尊敬
那个年轻人便是罗中立
他的“父亲”
成为国人眼里父亲
勤劳、朴实、善良、忠厚的映射
《父亲》和黄桷坪的
不解之缘
图源丨九龙坡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1948年,罗中立出生于重庆,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带着两个儿子出去画画,这或许是罗中立一生艺术追求的起点。
到了少年时代,罗中立哥哥的同学在川美附中念书,为了咨询考学情况,罗中立从小龙坎一路走到黄桷坪。那天外面的雨从早到晚一直下个不停,罗中立站在校门外,艳羡地看着学校里进进出出的人群,感觉每一个人的头上都顶着神圣的光环。
1964年,罗中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川美附中。从川美附中毕业后,罗中立回到四川达县大巴山。1977年,已近而立之年的罗中立从穷苦的大巴山走出来,参加了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最终,30岁的罗中立顺利考入川美油画系,成为班上年龄最大的一名学生。
因为川美和成渝铁路,黄桷坪不乏人气。新入学的罗中立和同学们一起,总是充满活力,在他们的笔触下,是电影里看到的风景人物,是长江边和菜市场里“扫街”偶然的灵光一闪。因为电厂和铁路与川美自然而然的艺术浸润,构成了独有的市井烟火气,也成为了一代一代川美人的灵感来源。
就在黄桷坪无处不在的艺术氛围里,《父亲》在做最后的酝酿。1980年,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临近,重庆约37℃的炎夏,激情高涨的罗中立在黄桷坪一个10平方米的阁楼里开始了创作,根据在大巴山的生活经历,罗中立画出了高达2米的《父亲》。
图源丨九龙坡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这幅油画凭借着它的独特魅力,无疑影响了后来的无数人们,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父亲》的创作并不是一气呵成,而是反复易了3稿。第一幅画的是一位在除夕夜坚守岗位守粪的农民;第二幅取名为《粒粒皆辛苦》,画中讲的是一位辛勤的农民满脸挂满汗珠在扫粮食;可这些都不能让罗中立满意,在反复推敲后,罗中立将人物的侧面肖像换成正面头像,人物变成了一个带着旧军帽的男人,并取名为《生产队长》。但这仍旧没有将罗中立内心想表达的情感尽情呈现出来。直到最后,罗中立将人物的帽子去掉,身份去掉,变成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取名为《我的父亲》。
1980年12月,吴冠中将罗中立的参展作品《我的父亲》改名为《父亲》,并获得了1981年青年美展金奖。
长江艺术湾区
和永远肥沃的艺术土
1998年,千帆过尽之后,罗中立正式上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这一干就是17年。这段时间,川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黄桷坪,罗中立用“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为喜欢艺术的年轻人构建了一个属于艺术的梦,人们可以在这里探讨交流艺术。至今,坦克库都是黄桷坪的一个地标性建筑。
图源丨九龙坡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艺术的脚步永不停歇。2020年4月20日,市规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长江文化艺术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根据规划,九龙半岛将以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为核心,电厂工业文化区域为链,九龙滨江生态区域为极,打造一个集“大美景、大美育、大美业”为一体、市民广泛参与的、无边界重庆美术公园;9月初,《长江文化艺术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获得市政府批示通过,并完成了包括九龙半岛在内的全部规划的入库工作;10月28日,重庆美术公园开建,覆盖九龙半岛全域;12月9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开发布了《重庆市中心城区长江文化艺术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区位图和用地布局规划图。而九龙半岛作为“艺术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部人文之城建设和“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的主战场,在规划设计、重大项目建设更能充分汲取黄桷坪这片土地多年来累积的艺术气息。
图源丨大渡口发布
在九龙坡区今年实施的100个重点城市提升项目中,有黄桷坪涂鸦街提升改造工程、黄正街美术艺术项目、重庆美术公园等多个项目与黄桷坪与九龙半岛相关,交通配套建设方面,有轨道18号线滩子口站、黄桷坪站、四川美院站、电厂站4个站点环抱九龙半岛,黄桷坪长江大桥连通内外……
如今,进出九龙半岛的道路早已拓展,罗中立到川美的坎坷求学路,再也不会因为下雨赤脚而行,曾经因为《父亲》的出世,被更多人知晓的黄桷坪,也将在坦途上,给予大家更多关于艺术创作的空间。
原标题:油画《父亲》与九龙半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