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铁路沿线文物抢救催生重庆首座博物馆

25.10.2021  21:31

10月25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70周年之际,“我们:和博物馆一起走过的日子”庆祝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建馆70周年特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拉开大幕。

观众通过这次展览,可以一览重庆博物馆事业的兴起、发展和腾飞之路。

成渝铁路沿线文物抢救催生重庆首座博物馆

拥有三千年历史的重庆,是什么时候有了第一座博物馆?

答案是:70年前的1951年。

据策展人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成渝铁路沿线文物的抢救和保护,直接催生了西南博物院在西南大区首府重庆的创建。

1951年3月7日至8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召开西南博物院筹备委员会第一次筹备会,标志西南博物院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会议决定,西南博物院未来的工作应“遵循共同纲领文教政策之规定,以民族的形式,科学的内容,大众的方向为原则。暂时筹设历史、自然两馆。逐渐设立民族、革命、美术工艺三馆。

同月,坐落于枇杷山顶的西南博物院,在百废待兴中揭开面纱。

鲜为人知的是,与国内众多大型博物馆不同,除考古发掘外,当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多是来自官方捐献。

唐伯虎临韩熙载夜宴图》、《摹贯休罗汉图》、《五代吴越宝箧陀罗尼经卷》、邹容赠与邓只淳的“英雄心胆依然在”印章……在三峡博物馆的文物库房中,这些无价之宝的藏品,都是来自于西南博物院建馆之初收藏者的热忱捐献。

建院早期,由于博物馆宣传、展览扩大了文物保护义务的影响,引起一些社会人士的捐赠热潮。”策展人说,从1951至1953年,王缵绪、汪云松、申彦丞等名家,就向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西南博物院,捐募了大量宝贵历史文物,极大丰富了馆藏文物等级,奠定了今日三峡博物馆的藏品结构雏形。

带着行李卷沿着在建铁路线收集文物藏品

你看,这就是我当年在西南博物院工作时候的工作证。”指着展厅里一张已经泛黄的工作证,今年90岁的龚廷万说,他是1951年10月正式进入西南博物院工作的。

整整70年了,原来博物院里的员工,就剩下我一个人了。”回忆起当年在博物院的工作,龚廷万说,沿着铁路线去收集文物的过程,让他终生难忘。

我记得我们这支队伍是1952年8月1日出发的,当时所有人都带上了自己的行李卷,踏上了收集文物藏品的道路。”从1952年8月至12月,西南博物院派员组成的天成铁路沿线文物调查征集小组,共收集各种文物标本758件。

让龚廷万记忆最深的,就是由他们发掘的文物——羊子山东汉墓的“车骑出行图画像砖”。“那是一个砖瓦厂取土制砖时发现的,我当时负责后勤工作,在考古发掘结束后,大家决定请来有经验的老史工,细心凿切下约20厘米厚的石刻画像部分,将8块画像石刻用稻草绳包扎后,运回了重庆。

如今,这个珍贵的画像砖,成为了三峡博物馆中的重要展品之一。

策展人说,到1954年底,西南博物院入藏历史文物43657件,自然标本58821件,奠定了后来重庆市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品的坚实基础。

每年300余万人次观众走进博物馆

2000年,为承担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大量珍贵文物抢救、展示和研究工作,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设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重庆博物馆合并共建。2004年,原重庆市博物馆建制撤销,正式并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

2005年,位于渝中区人民路236号的新馆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17万平方米,包括主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重庆宋庆龄纪念馆、涂山窑遗址、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等5个场馆,藏品达到116405件/套(28万余件),常设《壮丽三峡》《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基本陈列》《宋庆龄与保卫中国同盟文物资料陈列》《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展》等展览16个,年均推出临时展览20个-30个,服务观众310余万人次。

策展人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建成后,相继获得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

70年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区域中心馆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相继筹建了红岩革命纪念馆(1964年)、美蒋罪行展览馆(1964年)、重庆自然博物馆(1991年)、黄山陪都遗址陈列馆(1993年)、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5年),奠定了重庆市文博事业的主体框架和基本格局。

发挥地区行业龙头博物馆辐射带动作用,三峡博物馆相继发展了巫山分馆、重庆师范大学分馆、云阳分馆、忠州分馆、开州分馆、奉节分馆、綦江分馆,为文化强市建设贡献了新力量。

同时,三峡博物馆还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作为发起单位之一促进成立西南博物馆联盟、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做出了贡献。

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摄影 刘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