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法院“五化”推进审判资源结构性调整

18.04.2016  11:54
  近日,渝北法院出台工作方案部署推进审判资源结构性调整,以“五化”增强执法办案的内生动力,进一步缓解人案矛盾、提升司法能力水平,实现更高层次的内涵式发展。

  一是集约化配置审判资源,节省办案成本。深化“全院大集中”审判辅助事务集中办理模式,进一步将材料收转、当事人接待、扫描上传等辅助事务从业务部门剥离,由诉讼服务中心统一办理。探索“部门小集中”审判辅助事务集中办理模式,在业务部门推行卷宗整理归档、上诉案卷移送及文书送达等辅助事务的统一办理。在执行指挥中心功能基础上增设六大执行功能窗口,集中办理执行辅助事务。加强部门审判资源集约调配,同一类型、同一当事人案件尽量分配给同一法官或同一审判团队办理。推行集中排期、集中开庭,提高审判法庭使用效率。实行简案简办快办,加大小额速裁的适用力度,力争全年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3000件以上。

  二是精细化配置审判资源,完善管理体系。改进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审管办定期根据各部门案件结构、难度和数量的变化,核准实际工作量变化、预判案件走势,对全院审判资源动态调配提出建议。主要业务部门在精准分析人案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案件类型、繁简程度、适用程序、结案方式、社会影响等因素确定工作量评估标准,科学测算工作量饱和度,以适时调整内部案件分配,确保人案配置平衡。细化流程管理标准,审管办定期抽查通报法定事由扣除审限、长期未结案化解及上诉案件移送等情况,各业务部门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文书送达、排期开庭、庭后裁判等时限要求,加大对公告案件结案时限的管控力度,严格程序性事项审批。完善审委会工作机制,合理定位审委会案件指导边界,建立讨论案件先行过滤机制,精简讨论事项,充分发挥审委会总结审判经验的重要职能。

  三是专业化配置审判资源,提升司法能力。合理调整全院人员配置,充分考虑各类人员的专业特长和审判事务、审判辅助事务工作量,努力实现各岗位人员的“人案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强审判庭专业化建设,各业务部门综合考虑各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年龄、经验、能力等因素,合理组建审判团队,努力实现人员组合的效益最优。着力完善类型化案件审理机制,进一步梳理总结类型化审理经验,探索类型化案件的裁判文书简化。深化物业、劳动、交通事故等领域的诉调对接,与工商联、建筑业协会等行业组织搭建新的诉调对接平台,强化与辖区矛调中心的协作,充分发挥驻院人民调解员工作室作用,努力将纠纷化解在诉外、诉前和庭前。制作书记员工作手册,完善书记员考评机制,开展辅助办案培训,着力提高书记员审判辅助技能。

  四是信息化配置审判资源,创新审执手段。着眼于提升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认真落实全市法院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着眼打造法院信息化3.0版,推动信息化转型升级,扎实做好数字法庭、远程审判系统、远程执行系统、办案辅助应用等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探索引进类型化裁判文书模板自动生成软件。着眼于提升信息化成果运用水平,在刑事审判中提升远程提讯、远程开庭频率,在执行过程中用好“点对点”、“总对总”网络平台提高财产查控实效。探索利用电子邮件、QQ等网络信息工具开展诉讼文书电子送达,用好12368司法短信平台,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联系。

  五是常态化服务执法办案,强化后勤保障。完善执法办案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案件权重系数测算体系,科学合理制定差异化的业绩评价体系,将工作量作为评价法官业绩的主要依据。完善审执工作警务保障机制,加强司法警察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刑事被告人押解看管安全、保全执行处置高效,确保各类案件庭审值庭规范。完善协助事务保障机制,与公安、国土、房管、车管、银行、邮政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在身份查询、财产查控、邮寄送达等方面,及时为一线排除障碍、解决困难,为法官办案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 来源:渝北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