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面对面丨假期后春运第二波人流高峰出现,接下来将是防控关键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人的心。1月31日,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主任、博导王导新,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防控咨询专家组成员、市疾控中心原主任王豫林接受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采访,从确诊病例的结构来看,多数是普通型,占到89.32%。
重庆织紧防控网络,及时有效处置疫情
△王豫林
王豫林说,“从每天公布的数据上看,新增的病例较多。但这也不是坏事,发现得多就能把传染源控制下来,比在不知道情况下扩散好。”针对疫情,重庆反应很及时,联防联控,织紧筑牢防控网络。一是发现、控制传染源。比如制定《重庆防控方案》和《操作指南》等系列文件,规范设置174个发热门诊,并常规开展PCR筛查;推动关口前移,在交通站点、行政区域交界点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落实重点场所的体温检测;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者;利用“大数据+网格化”,实施社区管控,拉网式排查来渝和返渝人员。
针对4类群体,分别采取隔离措施。对确诊病例,采取定点医院集中隔离救治;对疑似病例,采取定点医疗机构隔离观察;对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者,采取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实施医学观察,限制外出。
二是阻断传播途径。减少公众聚集,减少集体聚餐,关停社区活动中心、娱乐场所、A级景区等设施;禁止各类学校、培训机构集中上课;暂停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活禽交易和宰杀;对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开展通风消毒,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防止病原传播。
三是保护易感人群。开展健康科普教育,通过官网、微信、短信等方式,提供权威、详细、可操作的家庭防控指南,提高公众认知和自我防护能力。
本地聚集性病例逐渐出现
总体上,近期新增病例态势符合疫情发展的客观规律,疫情变化趋势基本符合专家前期分析研判的结果。王豫林说,从每天公布的数据上看,新增的病例较多,但也不是坏事,发现得多就能把传染源控制下来,比在不知道情况下扩散的好。
“疫情形势处于复杂期,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期。”王豫林说,准确识别并控制湖北输入性病例,严防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大面积传播、蔓延将是未来防控工作的关键。
王豫林分析认为,一是将出现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向本地病例增多的变化。随着输入性病例逐渐发病,后期输入性病例将逐步呈现下降,同时输入性病例传播导致的本地人群感染者发病病例可能将逐步增加。
二是本地聚集性病例逐渐出现。随着疫情进展,与输入的已发病患者及潜伏期感染者密切接触的以家庭成员为主的聚集性病例可能会逐渐增多。
三是后期疫情防控压力依然较大。随着假期后春运第二波人流高峰出现,人群聚集的情况再次出现,疫情防控形势可能更加复杂严峻。
确诊病例近9成是普遍型
△王导新
王导新介绍,从确诊病例的结构来看,多数是普遍型,占到89.32%。从这段时间的临床医疗救治效果来看,已有4例由重型好转为轻型。重庆确诊的首例患者,也是首例重症患者,经过10多天的治疗,已痊愈出院了。“说明这个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救治效果是良好的,请大家不要恐慌。”
目前的救治有了良好的效果,王豫林认为,主要有三个特点。重庆采取社区网格化排查,‘四集中’等防控救治措施,遵循了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基本原则,这有利于控制传染源,保障医疗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重庆从全市三甲医院抽调了呼吸、感染、重症、中医等专业的80名专家,组成市级专家组,分片区蹲点查房会诊指导。“这个团队很多都是国家级专家,临床经验非常丰富,有能力保障患者救治的需要。”王导新说。
另外,从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的设置,到疑似病例的隔离治疗,再到病例的确诊、转运、集中救治,最后到痊愈出院,都有明确的技术规范、操作标准。每个环节的这些措施,能够确保每个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救治。
王豫林表示,下一步将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对传染病影响大的因素进行研判。同时,继续加强病例筛查搜索工作,做好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者隔离管理工作,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本地人群感染的机会。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钱也 摄影 李化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