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两天肾脏涨成“气球” 为他做手术的是机器人
16日,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儿科,出生不到半个月的军军(化名)安静地睡着,看着孩子的小脸,泌尿外科主任江军教授、儿科主任胡章雪终于放下悬了多日的心。
一周前,刚出生两天的军军出现了肾盂重度积水,还面临着肾功能严重受损直至肾功能丧失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因为严重感染而危及生命。医生们最终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救回军军宝贵的生命,这也是西南地区首例成功病例。
刚出生2天 孩子的肾成了“气球”
“医生,请救救我娃儿!”一周前,刚出生两天的军军因右肾重度积水被大坪医院儿科收治住院。
经过医生检查,军军右肾盂和输尿管连接的地方先天性狭窄,排尿流速流量太小,无法及时将分泌的尿液排走,导致尿液在肾盂存留扩张成气球状,从而压迫肾脏。
军军的病情危重,若不治疗,右肾将会逐渐失去功能,直至最终无法恢复,还有发生危及生命的感染风险。
医生们会诊后,认为暂时解决的方法是采用肾造瘘,在肾盂内放置一根管道,直接将尿液排出体外。
这只是权宜之计,孩子体型太小,造瘘难度很大。而且造瘘管需要每月更换,要随时注意保护防止因小孩活动脱出,护理难度很大。同时也不能避免感染风险,专家们最终决定,及时用外科方法切除狭窄段加重建孩子的肾盂。
手术部位只有半个成人手掌大小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军军太小了,身体可供手术操作的部位只有成人手掌一半大,比一次性杯子大不了多少。
手术中,军军如何保持体温是个“烧脑”的事,新生儿不像成人体温可控,手术部位暴露后极易导致体温迅速下降,持续低体温会造成生命危险。
另外,任何手术都会有相应的出血量,但新生儿出血必须要得到控制,正常成人出血量400毫升左右根本不足为虑,但新生儿出血40毫升就有休克危险。
尽管风险和难度都大,尽管还有一些未知问题,但专家们仍旧希望和孩子一起“拼一拼”。
机器人手术 腹腔缝了一百多针
用哪种方式手术是专家们争论的焦点。最终,大家支持用机器人做手术,因为机器人拥有精度准度高、成像清晰、手术部位可放大10倍以上、器械可任意旋转等独一无二的优点,在狭小空间施展手术,它无疑最可靠最合适,但国内此类手术罕见,并无太多病例可供借鉴,医院以前也未开展此类手术,这是一个巨大挑战。
4月4日,麻醉成功后,手术开始了,医生们首先在患儿腹部打了4个约5毫米大小的孔。
手术机器人随即开启,在四个小孔伸入摄像系统、操作臂、助手器械,可供操作的空间直径只有约5厘米,哪怕是长着巧手的灵活机器人手臂,也要格外小心。
主刀专家在操作台上精准地控制着着机械臂,迅速打开手术通道,充分暴露了军军右侧的积水肾及扩张成气球的肾盂,将造成肾盂积水的狭窄段切除,随后将输尿管剖开约4厘米,再将修剪后的肾盂最下端与剖开输尿管远端缝合对齐。
手术有条不紊而紧张进行,医护人员紧密协作,如同绣花一样细致入微。
3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据江军估算,为让患儿肾盂输尿管吻合口严密牢固,在小小的重建范围内起码缝了一百多针。
手术终于完成,大家如释重负,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暂时放下来。由于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太大,持续时间过长,有的医护人员累得话都不想说了,瘫软在椅子上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术后十天 军军恢复良好还长胖了
术后,大坪医院儿科成立了专门的治疗护理组,泌尿外科、麻醉科也安排了专人对军军给予精心治疗和护理。在他们的努力下,军军扛过一道道术后危险关口,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一周后,从儿科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军军终于度过了术后的危险阶段。帮助军军进行手术的专家们,手术后也时常去探望孩子,发现军军恢复情况比预期还要好,各项指标正常,明显长胖不少,不久就可出院。
军军家人也很激动:“没想到还能一家团圆,当时看到孩子病情那么重,还以为救不回来了。”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大坪医院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