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合并、托管、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成效凸显
涪陵区针对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城区学校“大班额”突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较大等现象,探索实施名校带新建学校、带结对学校、带农村学校、带民办学校的“四带”战略,大力推行“合并、托管、合作”三种办学模式改革,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推动城乡校际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第一,以政府搭台完善政策机制为导向,构建“以城带乡、乡村联动”发展格局。 2012年起涪陵区在全区实施“合并、托管、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政府搭台构建“以城带乡、乡村联动”发展格局,确定办学模式改革试点。设立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校长特别工作基金,用于提高农村高寒地区教师补贴和推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补助及专项奖励。加大对薄弱学校资金投入,逐步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捆绑学校之间教师交流,促进师资水平提高。建立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捆绑考核评估机制,把考核结果纳入单位年终目标考核,对作出贡献的教师和校长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推动教师交流轮岗,打通交流轮岗教师校际考核梗阻,对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竞聘时给予政策倾斜,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质量。
第二,以学校“唱戏”结对发展为基础,打破校校封闭发展局面。 促进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合并办学、组建教育集团、合作发展三种方式,确保优质均衡工作科学开展。 一是 合并模式。将结对学校合并到优质学校,成为优质学校的一个校区,人财物划归优质学校调配管理,各校区同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是 托管模式。将结对学校委托给优质学校管理,成为优质学校的一个分校,保持法人主体不变,人财物和教育教学由托管学校管理,设定托管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后解除托管自主发展。 三是 合作模式。优质学校与一所或多所结对学校结成发展共同体,各校相互独立,保持原有管理体制、经费来源不变。2018年,全区“合并、托管、合作”参改学校达221所,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实现全覆盖,500名城乡教师参与交流轮岗、120名乡镇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参与跨校走教。
第三,以实施结对学校“五个对接”为抓手,推进校际深度融合。 打破以往简单的校际合作方式,结对学校之间全面实行学校管理对接、师资培养对接、教育教学对接、教研教改对接、教育资源对接,推进校际深度融合。优质学校通过派驻管理团队、输出管理理念,重构管理制度等,实现校际之间管理对接、融合发展。同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共用一套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统一教学进度、学业测试。建立校际教研教改协作机制,构建合作教研共同体,科研课题共同立项,教研活动共同开展,校本课程共同研发。帮助结对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指导校园文化建设,互通教育信息。通过输出优质学校的品牌、理念、管理、文化、师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让薄弱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研教改、教师精气神、学生学习兴趣等发生质的变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
第四,以教师交流为重点,持续提升结对学校内涵发展驱动力。 健全师资交流机制,通过交流、支教、顶岗、走教等方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优质学校还通过名师带徒、基地培养、校本研修等方式,为结对学校培养骨干师资。同时积极探索教师“区管校用”,把乡镇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到乡镇教管中心,促进乡镇单元内教师合理流动。制定《关于印发办学模式改革交流轮岗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涪陵区办学模式改革交流任教教师考核方案》,规定城区学校新提任校级干部必须在农村学校支教2年,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及参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应在农村学校任教1年以上。通过教师交流轮岗有效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矛盾,促进城乡师资均衡,促进教师知识和能力的第二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