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深阅读丨一位金牌导游眼中的重庆变迁
杨顺华为外国游客作英汉双语讲解。
杨顺华和外国游客合影。
作为重庆资历最深的高级外语导游之一,今年60岁的杨顺华虽已是重庆假日国旅的副总经理,却时常还会挂上导游证,在一线为来渝的外国游客做讲解。
杨顺华深爱自己的职业,因为导游是旅游者的眼镜和拐杖,对于不远万里而来的外国游客来说更是如此。
改革开放初期,重庆旅游正是以“外事接待”起步,旅游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在过去四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庆也由世界旅游市场中的无名一族成长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如今,重庆的旅游条件越来越好,在为客人提供服务时,底气也更足了。
同时为1000名游客讲解重庆
杨顺华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参加高考的学子,用他的话说,就是“把锄头扔了,从田间直接进考场”。他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英语本科。
1987年暑假,杨顺华原打算到重庆当一名英语老师,还没来得及办手续,恰逢重庆外事旅游比较繁忙,市外事办下属旅游公司急招接待人员。经过严格考核,在招的几十人中,杨顺华考了第一名。
“最初还不叫旅游团,叫外事接待。当时也不称导游,叫interpreter(翻译)。”就这样,杨顺华成为重庆第一批外语导游。
2002年,亚洲议会和平协会(AAPP)第三届年会在重庆召开时,杨顺华是国旅英语部经理,负责议长们大足石刻沿途观光讲解。重庆举办世界旅游城市峰会时,市旅游局安排杨顺华在一台调频车上,从悦来国际会展中心往返朝天门码头,为25台大巴和中巴车上的1000多名贵宾讲解重庆。由于客人来自全世界多座城市,需要用英汉双语讲解。这也是他头一次同时为这么多外国游客进行英汉双语导游。
外宾赞重庆,他的心中充满自豪
去年10月30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重庆举行。杨顺华带着俄罗斯贵宾乘车游览重庆夜景。经过嘉华大桥、朝天门大桥和鹅公岩大桥,经过北滨路金源广场组团、江北嘴CBD,江水托举的两江游轮,灵动轻盈的轨道列车让外宾们看得心旷神怡,交口称赞,把两江直比家乡的伏尔加河。杨顺华心中也充满了自豪,“在我们的导游工作中,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总会让人振奋。”
然而,他刚入行时,境况却与现在大相径庭。今日令人自豪的旅游氛围,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功劳。
纵深
几十年来,重庆三大旅游要素发生巨变
行
过去:一到旺季旅游车必须得抢
如今:旅游大巴宽敞明亮一应俱全
杨顺华刚入行时,全重庆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车只有4台。那是40座的日野客车,俗称“大日野”,另外还有10台33座的“中日野”,10台十多座的“小日野”。
一到旺季,旅游用车必须得“抢”。1988年的国庆节,杨顺华在白市驿机场接团,这是一个36人的以色列旅游团。由于没有“抢”到车,来的是一辆达不到国际旅游标准的客车,外形臃肿,座位不够舒适,空调制冷效果也不好。客人们一看顿时变了脸色,提出抗议,“这哪能算是旅游车啊,我们不坐!”
这可把杨顺华急坏了。那时还没有手机,他往公用电话亭跑了好多趟,问单位能不能换一辆车。其实他心里清楚,都这个时间点了,是不可能临时再调车来的。但他作为导游,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并安抚好客人的情绪。
旅行团的领队也反复跟客人沟通,僵持了近2个小时,最后客人们有所妥协,但态度仍很坚决:“我们先回酒店,反正明天绝不会坐这样的车!”
杨顺华连夜跑遍各大宾馆,最后总算在人民宾馆租借到一辆老日野。第二天,客人们一瞧,至少已经是换过一辆了,于是默默接受了。
这天的行程是去参观大足石刻。那时还没通高速公路,正常行驶单程就需4个半小时,可那一天足足开了8小时。因为沿途要经过不少乡场,遍地摆满一筐筐香肠、土豆、青豆、白菜,大巴车只能缓慢通过。每穿过一个乡场,就需要半小时。不过客人们却很兴奋,一直不停对着窗外拍照,这对他们来说是充满乡土气息的新鲜场景。
中途一个10岁左右的小游客急着上厕所,杨顺华便领他去到一位老乡家里,谁知孩子刚进去就哭兮兮地跑出来了:“这哪里是厕所啊,我只看见一个洞!”
那一次行程结束后,客人们对杨顺华的讲解和服务非常满意、依依不舍。尽管如此,对于旅游设施薄弱给客人们造成的不便,杨顺华一直难以忘怀,深感歉意。
如今,杨顺华不会再为这样的事发愁,因为从后来的韩国大宇车,到现在的金龙车,45座和53座的旅游大巴宽敞明亮,空调、音响一应俱全。
去年,全市560座旅游厕所已全部建成投用,目前正在进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厕所“第三卫生间”新建和改造。
住
过去:重庆仅有3家三星级酒店
如今:大批国际高档酒店陆续入渝
1987年,我国颁布了《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这也是中国旅游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始。最初,重庆只有三家条件相对较好的三星级涉外酒店,接待了大部分的外国游客,杨顺华对这几家酒店非常熟悉。
重庆饭店,是我市第一家国际性酒店,由外国人担任总经理;重庆宾馆,过去叫胜利大厦,因为是抗战胜利时修建的,外观呈V字形;还有一家是渝州宾馆。但仅仅三家酒店哪里够?于是一到旺季,好酒店就被一抢而空。
有一次,杨顺华带着客人入住一家有些年代感的涉外招待所。早上6点半到大堂,就看见一位客人坐在沙发上,正想着他怎么这么早就起来啦,却听到客人无奈地说:“我根本就没有睡觉!”原来,前一晚,他在客房里看到一只硕大的老鼠,一晚上都没敢睡,下楼坐等天亮。
“作为导游,让客人住得舒心是我们的责任。遇到这样的事,感觉很过意不去。”多年后,杨顺华对此事仍耿耿于怀,但在当时他确实毫无办法。
杨顺华记得有一次带团去大足,按原计划要住一晚。客人们到了宾馆房间,一摸床单,发现润润的,担心染上皮肤病,一致决定不住了,于是只得连夜将全团直接拉回主城再找住宿。
1989年,扬子江饭店建成,这是重庆首家四星级酒店,也是第一家外资管理的酒店。1999年,万豪酒店开业,是重庆首家按国际五星级标准修建的酒店。接下来,喜来登、威斯汀、丽晶……大批国际高档酒店陆续进入重庆,解决了游客们的住宿难题。
游
过去:开着车“追”三峡游船
如今:第五代豪华游船舒适气派
对于很多外国游客来说,最初是通过三峡旅游认识了重庆。杨顺华说,三峡旅游是一条带状的旅游线,要进得来,散得开,玩得好,游船既是主要交通工具,又是游览工具。最早的三峡游船是从重庆到上海,只有60个床位,走完全程需要半个月。
1981年,长江游船公司打造了第一条新时期的三峡游船“神女号”,这个雅致的名字源于三峡之中的神女峰。接着又打造了“三峡”“峨眉”“西陵”“巴山”“隆中”,以及后来的“长江公主”“长江之星”“白帝号”“蓝鲸号”等,形成了三峡游船的脉络。
上世纪90年代初,三峡工程带火了三峡游,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拥而至,争先来看蓄水之前的三峡。有段时间,三峡游船更是一票难求。从重庆主城出发没有位置,而当时的万县(现万州)还有位置,于是导游带团连夜坐大巴赶到万县上船,由于还没有高速路,足足开了12小时。
有一次,到了万县后,船上却满位了。原来由于通讯工具沟通不畅,船方以为旅游团不来了,就把票卖了出去。当时带团导游急得差点哭了,倒是客人反过来安慰他。最后大家只得又坐车回到重庆。杨顺华说,客人的善意让人感动,但对导游来说这绝对不是骄傲的事情,不能再次发生。
上世纪90年代的长江三峡游船通常只有100多个床位。有时遇到没有两人间,就只得选择两家人合住四人间,在中间拉一条床单隔开,场面很是尴尬。为了表达对客人的歉意,杨顺华往往会在饭后为客人们赠送花生、啤酒,或者是做一个额外的关于长江文化的免费讲座。他说,外国客人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借此尽量化解他们的不满情绪。
现在,长江上航行的是号称第五代豪华游船,以“黄金邮轮”为主,目前有7艘,满载游客量为570人,跟当年的三峡游船相比,规模大得多,有江景阳台、健身房、电影院、KTV、舞池,顶层有360度观景平台,游轮中部还有800平方米的购物街。
链接
重庆旅游四十年的变迁
1979年,重庆入境游人数只有500人,主要是因外事活动而来,这个数字当时还包括了香港、澳门游客。到了1988年,就已达到6万人。
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外国游客通过电视、杂志了解中国,认识三峡,知道有一座美丽的山城叫重庆。1992年,重庆入境游人数又翻了倍,达到12万人。
2000年5月8日,德国LTU国际航空公司载有260名德国乘客的首航班机降落江北国际机场,重庆至德国慕尼黑的航线正式开通,这也是我市开通的首条直飞欧洲的航线,以包机为主,使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连通欧洲的重要门户。
大概在十多年前,外国客人在重庆停留天数为0.66天,国内客人停留0.88天,主要是奔三峡而来。
最初外国游客在主城区的线路就是大礼堂、动物园。旅游工作者为了挖掘更多值得游览的区域,曾经也去了磁器口,但那时古镇污水横流,苍蝇乱飞,于是建议古镇做好清洁卫生,这才将游客慢慢吸引过去。
近年来,重庆旅游局成功地将武隆推向世界旅游市场,改变了重庆只是过境游的格局,《满城尽带黄金甲》《变形金刚4》等电影也吸引了不少外国粉丝。市场营销越做越好,风筝节、音乐节、户外运动赛等各种活动的运作,为旅游界注入新的创意。
旅游的发展与很多因素都有关联,杨顺华举例说,比如金刀峡在国际上算是名不见经传的景点,然而有一年竟有2000多名韩国游客到访,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重庆与首尔之间开辟了直飞航班。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