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你晓得网红贰厂附近的国际村,不一定清楚里面还有美国记者楼、神秘石碉堡……

16.05.2018  16:19

从两路口到大坪,要经过长江一路,长江一路一侧的小山坡就是国际村。只听名号,这个“”就不简单:抗战时期以该地区为核心的李子坝、两路口、佛图关等地云集多国外交机构、外交人员以及国际友人,国际村也因此得名。至今,该区域内还有保留完好的美国大使馆旧址、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等。

作为渝中区打造的十大特色老社区之一,国际村特色老社区经过近半年的提档升级,不仅环境有了改善,还对其抗战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今日(5月16日),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走进国际村,带你看当年防御敌人的石碉堡、外国人聚集的美国记者楼和英国海军俱乐部旧址。

曾经的荒坡:抗战时外国人云集

社区里手绘的老重庆两江图

国际村是典型的山城地貌,居民楼依山而建,石梯小巷像人体内的毛细血管延伸至各个方向。顺着社区内的步道爬上鹅岭峰,5分钟不到就是今天的网红地——贰厂。

在长江一路入口,古色古香的浮雕“讲述”着这个“”的辉煌历史。国际村社区党委书记唐坤蓉自2012年到国际村社区工作起,就开始挖掘国际村的历史。她告诉记者,据老人所言,1938年以前的国际村还是一个很荒凉的棺山坡,到处都埋着死人,人烟稀少。直到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大量外地人涌入,当时的陪都重庆两路口以西的地方才慢慢开始有了点人气。

老两路口国际村片区图

在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相持阶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国际友人也陆续来到重庆,“美国人、英国人就在两路口以西的棺山坡顶上,即后来的国际村修建了房子。

曾经的国际村范围比现在的国际村社区大,很多老建筑至今仍然保存。”唐坤蓉说,包括李子坝山坡上的史迪威将军故居、两路口的罗斯福图书馆,这一片成了今天的“洋人街”。

今天的国际村社区内,从健康路口已修缮好的美国大使馆,鹅岭公园内的澳大利亚、丹麦、土耳其公使馆就可见一斑。

保留的记者楼:曾接待各国记者

保留当年风貌的美国记者楼

唐坤蓉告诉记者,提档升级后的国际村社区不仅对区域内的外墙面、地面的透水砖以及绿化进行了改造和完善,而且以抗战文化为主题,挖掘出了区域内更多的抗战资源。

国际村社区里的文化长廊

记者在国际村社区看到,社区内打造了历史文化墙,布展了老照片。新的线路导视牌上介绍了山顶的美国记者楼、英国海军俱乐部旧址以及石碉堡和无线电台旧址。

美国记者楼和英国海军俱乐部旧址相距不过二十米。唐坤蓉告诉记者,美国记者楼保留完好,英国海军俱乐部原建筑已不在。

当年的英国海军俱乐部

美国记者楼是一栋两楼一底的砖木结构中西结合建筑,外墙为青砖,木质楼板和回廊、梯道,还有小阳台,建筑布局为“”的形态。走进小楼,虽然逼仄,但是房间布局严谨,掉了漆的木质楼板仍可想象当年楼里的繁华。唐坤蓉介绍,这栋楼应该有七八十年历史,至今楼里仍住有居民。

美国记者楼内部还保留着当年的风貌

年过五十的张进荣是国际村的“土著”,他回忆,英国人建的海军俱乐部旧址位于现在的国际村100号和104号,为欧式楼层别墅,主要是用于工作人员居住,也接待各国记者。而美国记者楼则位于现在国际村的102号,修建在英国海军俱乐部两点建筑之间的坝子东头,供美国工作人员及记者使用。

国际村健康路入口200米左右就是美国大使馆旧址,据有关文史资料介绍,1938年美国驻华大使馆迁渝后,先后在中山四路、李子坝正街、健康路1号等地办公。同时迁渝的还有美国新闻处,其办公地为重庆村57号(今两路口轻轨站附近)。

制高点之一:石碉堡为抗战时期军事防御点

石碉堡旧照片

国际村社区的入口都标注了辖区里老建筑和位置

张进荣回忆,读小学时曾断断续续听过邻居30中的老师文进波以及他父亲文爷爷讲过, 50年代曾有美国记者回国际村看自己曾居住过的房子,随后还有法国女记者也来过。后来,这里成了一些国营大厂和单位的职工宿舍。

张进荣就出生在美国记者楼下的石碉堡里面。张进荣介绍,60年代初期,他的父母从巫山搞完建设回来,到处都不好租房。在当时王家坡派出所张所长的指引,一家来到梅花群暗堡里安了家。

石碉堡内部

走进石碉堡所在巷子已经无路,而且显得逼仄,不过在七八十年前,周围没有建房,这里是国际村的制高点之一,可俯瞰脚下的长江和珊瑚坝公园。如今石碉堡外墙已刷上水泥,透过一个小铁窗可以看见里面的布局:呈八角形,空间不大也不高,旋转而下,可容两三人。

唐坤蓉介绍,石碉堡是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掩体,为抗战时期所建,作为抗战时期重庆市城防工事布局的一个点,一直扼守在国际村、嘉陵新村这一片的制高点上。

据说现在石碉堡上的窗户就是当年的机枪眼

据渝中区文管所资料显示,渝中区至今仍保留了很多类似的石碉堡,包括归元寺石碉堡、李子坝石碉堡等。而国际村石碉堡则主要防御辐射以西面佛图关至鹅岭地段东端,与其他石碉堡互为掎角之势。而国际村下面还有一处跳伞塔,位于现在的大田湾体育场,石碉堡还可以为飞行员跳伞做掩护。

石碉堡在当年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珊瑚坝机场

而类似的神秘地方,国际村里面还有很多,比如无线电台旧址。据唐坤蓉介绍,这是抗战时期的一座无线电监听、干扰电台,进行着对敌干扰和监听的工作,当时这里竖立了一根50几米的天线木杆子。在这次国际村特色老社区打造中,又重新还原了这一历史。

社区里根据原址复建的无线电台是当时干扰敌机的防御系统之一

社区里根据原址复建的无线电台是当时干扰敌机的防御系统之一

国际村历史掠影

从无线电台旧址横着穿过一条巷子再上坡,就是贰厂,再过去就是鹅岭公园,公园里面还保留着抗战时期迁往重庆的各国使馆。

下次,带你打探这些大使馆旧址。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何浩 钱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