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习俗渐变 更多逝者家庭接受节地生态葬

05.04.2015  08:08

越来越多的逝者家庭接受了生态葬。

重庆晨报记者 任明勇 报道

清明节这几天,国内有关“海葬”的新闻热度不减。“海葬”这一生态葬,获得了社会的一片赞声,它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

很显然,地处内陆的重庆,将骨灰撒入大海这一葬法并不现实。“不过,选择生态节地葬的,在逐年增多。”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

市民政局有一个统计数据:2009年时,选择树葬、花葬、草坪葬、塔葬、壁葬的逝者家庭不足5%。到去年年底,这个占比,达到了15%。也就是说,现在大约每7位逝者中,就有1位选择了节地生态葬。

树葬——他们长眠树下

这树常年陪伴老人家,他在天国不寂寞

4日,清明小长假首日。下午2点半,王芬姐弟4人,以及各自的儿女们,来到了南山龙园,祭祀已故9年的父亲。

除了沿途的森林更加浓密外,陪伴了父亲9年的那棵树,也更粗更壮了。树根处,埋葬着他们的父亲。

王芬说,父亲生前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等小孙子上中学后,他就回南川老家,因为山上老屋的院子里,几十年前种下的树苗,已经变成参天大树。

但是这一愿望,没有来得及实现。“头晚还在家里写毛笔字,睡下后第二天就没有再起来。”王芬说,06年来到陵园后,树葬一下就吸引了一家人,当即决定采取这一方式安葬父亲。

父亲一生辛苦,去世后有树陪伴,我想,他在天国也并不寂寞。”王芬说。

树葬是重庆生态墓葬的一种方式。而且简单方便,在树下挖一个坑,将骨灰放入坑中。据了解,重庆主城不少公墓陵园,都有这种生态基地墓葬。截至目前,我市已经有超过20000人过世后进行了树葬。

可降解葬——他们化为春泥

人从大自然中来,又回大自然中去

父亲死得早,母亲却一直未嫁,一个人将我拖大。几十年来,家里的光景就没有好过。”50岁的林志强说,母亲在64岁患了肺癌。“那年夏天才检查出来,却没能过完第二年的春节。

火化后,因为无钱给母亲买墓地,林志强母亲的骨灰就一直存放在殡仪馆的骨灰存放堂。2009年,沙坪坝区一陵园举行大型花葬,免费安放逝者的骨灰,林志强就去报了名。

仪式很隆重,大型花坛上,挖出一个近50厘米深的坑,然后放入母亲的骨灰盒,用土掩盖,植上鲜花。“听工作人员说,这是可降解骨灰盒,是新型葬法。半年后,骨灰盒将化作泥土融入大地。

每年清明节来,看到了这些花儿,就想起了我的母亲。”林志强说。

实际上,这四五年来,重庆各大公墓陵园推出的节地生态环保葬——可降解葬颇受欢迎。截至目前,包括九龙陵园、灵安故园、青龙山陵园、松鹤陵园、白塔园等市内大型陵园,都推出了这一生态葬。

壁葬——他们入室为安

不再受日晒雨淋,风吹雨打

家住江北区五里店的唐军,是四姐弟中昨日最早赶到位于金开大道旁的华夏陵园的。“他们开车来,路上堵起的。我骑摩托,一般不堵车。

唐军的母亲,就在壁葬区内的格位里。“当初选择壁葬,并不是因为价格便宜,主要还是因为母亲当了一辈子的农妇,几十年脸朝黄土背朝天,她去世后,我们不想再让她受日晒雨淋,风吹雨打。

这个壁葬有遮雨棚,外面是宽阔的广场,我想母亲会喜欢的。”唐军说。

纵深

生态节地葬 价格一般在万元以下

重庆晨报前几天曾暗访主城各大公墓陵园,几乎难以找到万元以下墓地。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主城区居民办理丧事平均消费4.3万元左右,其中购买墓地平均花费约3万元,殡葬价格偏高。

对此,我市加快构建基本殡葬服务体系,由市民政局牵头于2014年、2015年、2017年分别启动建设3个规模为400亩左右的市级城市公益性公墓,满足主城区中低收入群众10年的安葬需求。去年11月20日,我市首个市级城市公益性公墓——重庆崇兴生命纪念园一期工程竣工并对外服务。该公墓每个墓位最高不超过1.5万元,减轻了群众负担。

实际上,生态葬除了节地环保,价格也比传统的地墓低得多,价格基本上都是在万元以下。”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彭珑告诉重庆晨报记者。

比如说树葬,目前来看,售价从2000-5000元不等。

相对于地墓,塔葬这一新型墓葬方式也比较实惠。一般而言,购买一个塔葬格位,也就是5000元左右。据记者调查了解,位于南岸四公里的南山福座,目前还剩9万个格位,平均售价不到6000元。

而将骨灰嵌入格位的壁葬,价格最高的,目前重庆不超过9000元,一般为四五千元。“如果市民家庭能够接受花坛葬,价格则更低,2千元以内就能下葬,骨灰盒深埋半年后自然降解,地下不留痕迹,地面上可立碑镌刻逝者姓名。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