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周刊丨制造业企二代女性 这个真少见

11.05.2018  06:52

重庆渝通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颜利

上午8点半,李颜利从渝北驾车赶到建桥工业园上班,这比母亲李登惠规定的工厂上班时间晚了半小时,但这差不多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所能做到的“极限”。

李颜利在车间、厂区与管理人员、一线工人热情地招呼,督促各项工作的进度,让人丝毫察觉不到陌生感,而在此之前,她还在为冰冷黢黑的钢铁配件以及陌生的机械图纸发憷。作为重庆并不多见的制造业企二代女性,李颜利正带着企业进入新的产业平台。

渝通并不算著名的制造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有200多名职工,1个多亿的年产值。相似体量的工厂在重庆很多,大家遇到的转型问题、接班问题也很类似。

搭车世界制造巨头

渝通机械很早之前就曾为重庆轻工业金花之一的将军阿里斯顿电冰箱做外围件配套。进入上世纪90年代,和大部分民营制造企业一样,尽管起点不高,但随着摩托车板块的整体崛起,渝通很快就凭借制动踏板和制动臂等几个零部件,进入了多家摩托主机厂的配套体系。如果按照行业的发展路径,渝通很可能像渝江压铸、秋田齿轮、耀勇减震那样成为行业的单品小巨人企业,但在2000年,公司却突然改变了发展方向。

1995年,美国康明斯与重庆汽车发动机厂完成合资,成为中国柴油发动机领域的著名企业。与大部分外资工厂一样,康明斯进入中国后的当务之急就是组建自己的配套体系,并逐渐推进零部件国产化。

渝通机械总经理李登惠认为,工厂更需要一个追随世界巨头企业的发展平台,因此毅然决定将摩托车配件订单减少,一头扎进了康明斯的配套体系。这一举措曾让工厂的管理层、员工极其不解,但李登惠硬是顶着几年亏损的压力,最终搭上了康明斯这班车,并顺利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

从配套到自主研发

进入康明斯的配套体系,是渝通获得的第一次重大发展机遇。沿着这一路径,渝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此后十多年间,又进入了ABB、潍柴等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其配套产品从柴油发动机扩展到涡轮增压器,并通过了中国船级社、日本船级社及法国船级社认证,进入了船用零部件生产领域,之后又发展了轨道零部件领域。从一个领域到多个领域的管件、支架、部件总成制造,渝通获得了第二次重大发展机遇。

跟随几个强大的主机厂,像渝通这样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这种背靠大树的发展模式,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又面临缺乏自身产品的隐患。在这个时候,企业产品的升级、管理的提升、接班的问题一起涌现。

在重庆企二代的接班中,真正愿意扎根制造业的并不多,更何况是一个年轻女性。李登惠的女儿李颜利大学毕业后本意是从事金融业,但最后还是回到了父母创办的企业。

对于工厂,李颜利说,冰冷的钢铁以及复杂的图纸一度让自己烦躁。她先从会计干起,随后是结婚生子,当人生的几件大事基本完成后,在2015年正式接手工厂的管理。李颜利的目标是搭建一个新的国际化产品平台——从一个为制造巨头配套的工厂,发展成为有独立产品研发、市场运作能力的企业,这也将为渝通带来第三次重大发展机遇。

对话

工厂就像父母的另一个孩子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背靠大树也是一种不错的发展方向,为什么会考虑在这个时候搭建新的产品平台?

李颜利:我们前期的积累基本完成,新建了厂房、添置了设备、组建的团队也趋成熟,给康明斯、ABB、潍柴等企业做了多年配套,加工优势已很明显。

虽然发展势头比较好,订单比较稳定,但我这两年参加了很多全球性展会,对未来的发展还是有忧虑,比如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一场消费革命,还将给原有的整个制造体系带来一场产品革命——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数以千计的配套厂将不得不转型,这要求我们必须找到新的市场机会。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但对于众多制造企业来说,新的产品点并不好找。

李颜利:我们为多个行业领头主机厂做了十多年配套服务,对于技术发展趋势看得比较清楚,比如,管件是我们的一个优势产品,客户不断会有新需求。在现有能力范围内,一定可以找到与市场结合的点,所以我们近期聘请了专门的技术团队,在研究全球市场,希望在今年能够锁定新的产品系列。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对于接班呢?在重庆,年轻女性接管一个工厂的情况并不多见。

李颜利:我最初对于在工厂上班也很抵触。但父母当初创业的艰辛深深烙在我心里,工厂就像是他们的另一个孩子,也像是我的另一个兄弟,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他们希望子女能把公司延续下去,因此我回到公司参与管理。社会上对二代接班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不过是你出生好。我一直认为,应该是靠自己的本事去挣钱,而不是一直花家里的钱。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接班中你认为最大的难处是什么?

李颜利:相对于产品和市场,目前最大的难处还是人才的缺乏以及对员工的管理。我们企业算是中小型企业,优秀人才难引进,培养的人才也容易跳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你认为制造业未来的机遇在哪里?

李颜利:近年来,制造行业产能过剩,利润下降,一批企业逐渐淡出,剩下的一批还在不断完善自己,转型升级,突破重围,这两点对我们都是有利的,前者减少了部分过剩产能,避免了一些恶性竞争,后者能让我们之前积累获得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价值平台。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仇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