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版图书:出版江湖的实力派
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报道
今年初,新华网和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主办的“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揭晓,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帝国的回忆》一书获评“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历史类图书”。至此,在这项由白烨、雷颐等国内知名评论家出任评审的评选中,重庆图书出版单位实现了连续三届均有图书被评为“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
渝版图书俨然已经成为当下出版市场上不容小觑的实力派。这背后,从选题策划到出版,再到和读者面对面的营销规划,有哪些看不到的细节?为此,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晨报记者对话这些渝版图书的“幕后推手”,听听他们在打造精品过程中的故事。
出版是一个创造性行业
说起重庆出版集团,可能更多读者第一时间想起的是《我们台湾这些年》、《藏地密码》和近年红遍图书、网络两大市场的奇幻经典《冰与火之歌》。这些畅销书,有很大一部分都出自重庆出版集团旗下的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采访中,该公司总经理王舜平首先就肯定了这一点。
“我们拿出的畅销书,在整个重庆出版集团中占比是比较大的。”王舜平说,从方向上看,近年集团最强调的还是原创和经典两大方面。“这既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家、名家的作品,也有像《我们台湾这些年》、《藏地密码》等国内原创优秀作品的发掘。”王舜平表示,在出版过程中,他们特别看重作者写作的才华。“像近年来推出的冉正万的《银鱼来》,阿云嘎的《满巴扎仓》,都是少数民族、边疆题材中的精品。”
在具体的市场化运作中,他们还特别强化了策划。“出版业本身不是去发现市场,而是一个创造性的行业。”据王舜平介绍,“我们的编辑对一个图书选题的价值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我们会看重作品本身在评论界和学术界产生的价值,参与评审的外审专家团队包括社科院外文研究所和作协等。”
营销创新也是一门新学问
尽管书店等阅读终端近年呈现衰退趋势,但在王舜平看来,在出版领域,无论是图书品种、数量、销售,还是读者反馈,衰退并不存在,只是“确实相对增长缓慢”。在他看来,纸质书和电子书经过博弈,在今年已经进入平衡期。
在此前提下,图书印刷、装帧完成后的营销也成了读者是否愿意掏钱买书的又一关键,而创新同样是这一环节的核心。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余音潼就跟记者分享了这方面的心得。
在去年8月的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重庆出版集团领衔的渝版图书就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亮相——整个展台上没有一本书,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为“梦想时代”的图片展。这其中既有重庆出版社推出的本土摄影师“海盗王基德”拍摄的星空照片,也有他们推出的绘本中的图片。同时,这场图书营销中,此前就和作者“海盗王基德”有合作的本土的长安汽车也参与其中:把涂装有重庆出版集团新书信息的展车直接开到了博览会现场。“这种创新形式,在新鲜度上给了读者很强的冲击。跨行业的合作也可以说是做到了共赢。”余音潼这样说道。
此外,还有一套特别值得一提的书就是《冰与火之歌》。这套由重庆出版集团推出的奇幻名著,迄今为止已经推出了盒装、平装、文库本等多种版本,前5卷共创造了超过1.7亿元的码洋。虽说作者乔治·R·R·马丁因个人原因暂停了第六季的更新,但为了保持粉丝们的热情,重庆出版集团目前已经签断了他的所有作品的中文版权。余音潼说,“我们现在的营销计划是捧红他的所有作品,还有电子书,以及书签、徽章、T恤这些周边产品。并以此为核心把‘独角兽’奇幻系列打造成一个完整的品牌,Cosplay等粉丝互动活动也会围绕这个展开。”
本土作者表现出色
在对本土作者出版作品的扶持上,重庆出版集团也一直狠下工夫。除了有“巴山夜雨原创文学作品出版基金”专项扶持重庆作者,在近年已经推出的新书中,重庆作者的身影也层出不穷。前面提到的“海盗王基德”自不用说,凭借《香蕉哲学》走红的“飞机的坏品位”也是重庆人。
“下个月他的第三本书《犀牛词典》就会出来。”余音潼说,从书名就能看出,这是他开始走动物路线的第一本书。“风格上算是回归到了《香蕉哲学》的风格,更多偏向个人世界观、哲学观,用微博体一样的简短文字来分享自己的感受。而前一本《樱桃之书》更像是个人旅行笔记。”余音潼说,在《香蕉哲学》推出前,“我们只想到大学生、年轻的时尚小资会是主力消费人群,作者本人是美院毕业,在设计上也有一些感触,完全没想到会火成现在这样。”余音潼介绍,如今《香蕉哲学》的单本销量已经突破了70万册,算是超级畅销书了。
此外,不久前才在北城天街做了新书发布的《跟我去新加坡》也是来自重庆本土绘本作家虫虫。加上之前就已出版的《跟我去香港》、《跟我去台北》、《跟我去澳门》等,“跟我去”系列已成为重庆出版集团的一个知名系列。余音潼表示,本次《跟我去新加坡》的推出也是联合了新加坡旅游局、新加坡航空和多家重庆早教、留学机构的一次营销创新。
余音潼介绍,2009年成立的“巴山夜雨原创文学作品出版基金”今年还会推出4本本土作家作品。
声音>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米加德:
传统出版已逐渐适应新技术
从数据上看,西南师范大学去年的成绩相当不错:全年出版图书1273种,比2013年增加27种,图书销售码洋达3.66亿元,比2013年增加800万元。用社长米加德的话说就是,“就发展成绩而言,我们还是有一些的。”
据米加德介绍,在经济效益方面,近年来他们投入了很大精力和财力搞好义务教育国标教材的修订工作。音乐和数学教材修订本已经通过教育部的审订,目前语文教材修订工作已经完成,教育部正在审订。而去年,全社80%以上的图书销售都来源于基础教育图书板块。在重大项目方面,西南师大社也有《黄希庭心理学文集》等18个选题入选了重庆市重点选题库,《中国西部甘薯》等4个选题获得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123万元的资助。
米加德说,“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样态的不断更新和升级,传统出版在受到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后,也都在想方设法进行融合,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传统出版从趋冷又回暖,就是例证,说明传统出版正慢慢适应了新技术带来的市场变化。”
相关>
本土90后作家那夏出新书
曾入围“重庆十大最有潜力的青年作家榜”(本报1月20日曾作报道)的本土美女作家那夏又有新作了——昨天下午,这位备受90后喜爱的重庆妹子带着新作《青春已老》做客重庆购书中心大坪时代天街店,和粉丝们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在这本新书里,那夏用自己的笔诠释了青春里对爱情、友情、亲情的解读。那夏说,这本书可以说是完整地展现了自己过去7年创作的心路历程。
当晨报记者问起,当下青春小说被翻拍成影视作品成风的大环境下,她自己有没有希望能被翻拍成影视剧的,那夏直言,可能还是《谁的青春不腐朽》最合适。“毕竟它是人物群像。”同时,那夏表示,如果自己的小说有机会被翻拍成影视剧,“除非对方邀请我做编剧,否则我绝不插手。如果强行插手,可能作品最后更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