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这座千年古镇源自古代驿站,依山傍水曾是土司辖地

03.01.2019  14:52

重庆政协报微信公众号消息,濯水镇古名白鹤坝,元明之际属酉阳土司辖地,它是从驿站发展起来的。驿站为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汉代初期规定每隔30华里设置一个驿站。濯水地处渝东南通道,设有驿站。明清时期,土司头人向朝廷进贡土产山货,朝廷则“以粟易盐”,调拨粮食,交换食盐,稳定土家族地区民心。后来,这里的土司又凭借驿道,开展省际贸易。

土司领地  先占商机

清代后期,濯水镇已出现“茂生园”“宜宾栈”“光顺号”“同顺治”等商号,“烟房钱庄”等金融机构,以及染房、酱园、刺绣店等手工业作坊。重庆开埠,日本商人深入山乡收购物资,看中濯水的优质生漆和茶叶,分别与“光顺号”“同顺治”商号签订合同。两家商号做成这笔大生意,并未存入钱庄生息,而是从重庆、汉口采购了自鸣钟、汽灯、留声机、风琴、口琴等洋货在镇上销售。两家商号率先使用马灯照明,顺便带动了煤油灯的推广,周围黑黢黢的山乡被灯火点亮。

山地文化  汉剧窝子

濯水位于西南山区,土家族为主要族群,他们的历史与神话早己形成。所以,尽管山地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自有特色,这一点,在地域性、群体性的文化活动中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土家摸秋节是古镇民俗。这一天其实就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吃糍粑、送糍粑,自办糍粑盛宴。这一天,土家人还要举行摸秋活动,四处寻找瓜果。摸秋者将获得的瓜果送给亲朋好友,寄予着甜蜜生活的祝福。

逢年过节,濯水时兴闹花灯,大户绅粮总要接一个灯戏班来演出,说说玩笑话,讲讲吉利语,花灯玩到哪里,哪里就掀起一片欢快的声浪。

濯水还盛行对歌,参加者至少分为两队,由某队先派一人在台上演唱,俗称“坐台”,台下听众根据其所唱的内容,可自由上台斗唱、对唱或陪唱。坐台者根据对方提问,在三通鼓响之后必须一一回答。所答内容既要切合实际,又要偶句押韵,否则就算输了。后来这种比赛不仅局限于戏台或厅堂,在田头、院坝、河边、村头均可举行,其乐融融。

千年古镇  名不虚传

古镇没有河流,便少了灵动;没有青砖白墙,便没有了色彩;没有书院学校,就缺乏文化底蕴。

濯水的河流就是阿蓬江,河水清如明镜,河底的砾石粒粒可数,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一阵微风拂过,水面波涛粼粼。江上架设着风雨桥,据说是亚洲最长的廊桥,一座古朴典雅,雕花精湛的木式长廊。站在桥上可以倾听阿蓬江变幻莫测的涛声,遥望周遭葱郁的青山,犹如仙境一般,顿感心旷神怡。

濯水的青砖白墙,就是大户人家的宅院。“光顺号”大院为典型的徽派建筑,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应有尽有。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内容的雕刻,千姿百态。砖木结构的“烟房钱庄”飞檐翅脊,装饰在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造型逼真,同样体现出徽派建筑的影响。它们与沿江密密麻麻的土家吊脚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意境。

濯水的小吃闻名遐迩。金包银饭黄里透白,松软清香。懒豆腐带渣带菜叶煮熟,又叫“合渣”菜。大格蒸肉谓之“抬格子”,被誉为“土家第一大菜”。油茶汤、鸡蛋茶味道鲜美,颇具山村风味。油炸团撒和糯米大粑粑,香糯可口,老少咸宜。魔芋豆腐和豆酱粑异香扑鼻,最宜下饭。五香豆豉、咂酒、鮓广椒、葛粉,是古镇的传统特产。

原标题:重庆古镇|穿越濯水:领略土司喧嚣,看小桥流水人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