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乡情 满满的感动

20.03.2015  08:11

逐梦他乡重庆人”广东组记者在采访。

重庆晨报记者 肖庆华 曹嘉智 王寒露 石亨北京、广州、成都报道

他们是重庆人,但他们在全国各地打拼。他们的身上,体现了重庆人的精神。

3月10日,“逐梦他乡重庆人”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举行了采访组出征仪式,随后四个采访小组,分赴北京、广州、成都等城市进行采访。9天来,采访小组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接待,当地的重庆人见到家乡的媒体也格外亲切。

4个采访小组的到来,在当地的重庆人当中引发了一股“重庆热”。他们和我们说重庆的各种元素,和我们讲述他们在外地的故事:虽然离开了重庆,但剪不断对重庆的那份牵挂那份乡愁。

北京

采访任务已排到了下个月

赴京采访的共有两组。北京一组在采访一位重庆老乡时,主人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他的大厨:小胖,一个雅安的小伙子。问小胖在北京最喜欢吃啥,他居然说是重庆小面。18日那天,我们圆了小胖的小面梦,帮他在北京吃了一碗糊辣壳重庆小面,价格自然不菲,18元一碗,面条可以随便加。

开面店的是西政毕业的重庆妹子,她的后厨也是3个重庆人,她说,在北京到处都是机会,随处可见准备创业的人。像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16日下午两点半,北京二组抵达机场。第二天就开始了逐梦他乡重庆人的采访工作。在采访中,重庆晨报记者深深感受到了这些逐梦他乡的重庆人对于家乡都有特殊的感情。

一位被采访者已年过半百,功成名就。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过去的岁月中,起起伏伏什么都经历过。但回忆起重庆的儿时光阴,仍哽咽得几乎说不出话。

采访时,他们更多的不是把我们当做记者,而是老乡。采访的过程更像是摆龙门阵,他们动情地向我们倾诉在外的不易,成功的自豪,对家乡的依恋。

与此同时,我们仍然不停地接到新的推荐人选的名单,打电话过去接洽采访的具体流程,受访者也总是愿意提供最大程度的配合。刚到北京几天,采访任务就已经排到了下个月。

广东

有的重庆人已经不再吃辣椒了

都说重庆妹子能顶半边天,在广东,记者的确体会到了这一点。从3月中旬至今,记者在广东已采访的四位逐梦他乡的重庆人均为女性。

在异乡打拼的重庆妹子,她们从事的行业也分布十分广泛,有的从事餐饮,有的经营着自己的服装王国,还有的在南方报业集团任职。虽然面孔各异,有人已经忘记了乡音,有的已经不敢再吃辣椒,但骨子里,她们都流淌着同样的重庆人血液,有着对追求梦想的执着和坚守,有着重庆人特有的豪爽、义气、坚韧。

在广东,记者还得到了重庆市政府驻广东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帮助采访队伍联系和推荐了不少从重庆来广东打拼的新面孔。接下来,记者还将马不停蹄走进深圳、清远、东莞等广东多地,挖掘更多的重庆人故事,感受他们身影背后创业的艰辛、受挫的彷徨、奉献的汗水、收获的喜悦。

成都

受访对象为家乡媒体“开绿灯

重庆和成都,两个小时的车程将它们串联在了一起。川渝自古一家,两地的风土人情乃至语言,差别都很小。这也是众多重庆人选择在成都打拼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云贵川小组所采访的对象,都是在各个领域有所建树的成功人士,他们要么在文坛独领风骚,要么在体坛有着辉煌战绩,要么在企业界名噪全国。尽管在外几十年的生活,让他们的乡音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骨子里那股重庆人的耿直和热情,却始终在他们的人格魅力中彰显。

我们所采访的几位对象,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电视报端的风云人物,平时很多大大小小采访能推掉的基本都推掉了。

但当他们得知是家乡媒体采访在外打拼重庆人的故事后,都决定接受采访。一来见见家乡人、解解乡愁,二来跟家乡人民汇报汇报自己在外面的情况,不让家里人惦记,最好能通过他们的故事给更多人以思考。

尽管他们都很忙,却每个人都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与采访组相见,不论是时间的安排,还是我们提出的各种采访需求,即使手头有重要工作,他们也都尽量配合和满足。

此外,由于本次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有重庆电视台的媒体同行,对于拍摄画面和场景有着诸多需求,采访对象也尽力配合。其中一位受访者还专门请到已逾百岁的高龄兄长到场,给采访小组讲述更多故事,为采访提供更多便利。

他们的故事,有成功、有欢笑、有跌宕、有曲折,也有辛酸和不堪回首,不过这却是他们真实的故事,同时也是他们人格魅力的积淀和人生的宝贵财富。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