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维新镇新滩村党支部:“两学一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助农增收致富

28.07.2016  18:09

        华龙网讯(通讯员 赵武强)7月26日上午,在铜梁区维新镇新滩村的山坡上,一群人冒着酷暑查看百合的长势。“还等两个月就要采收了,支部组织党员再一次到地头查看长势,对苗架稍差地块落实抗旱、补肥和除草的补救措施。”村党支部书记张邦伦说。

        新滩村是铜梁的边远山村,沟深坡陡,土瘠地瘦,加之远离城区,粮桑为主的生产结构虽然解决了村民的温饱,但致富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给村民找到一条适宜发展的增收之路,村党支部决定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来实现这一目标。经过一番考察,2013年从全国百合产地县湖南龙山县引回了龙芽百合品种。

        “龙芽百合是食疗皆优的特色农产品,鲜品亩收入在3000元以上,如果经过加工产值和利润更高,是一条增收的好门路。”动员会上,村干部磨破了嘴皮,但村民个个都“甩脑壳”。

        这也难怪,新滩村本不出百合,也从来没有人种过。面对群众的疑虑,张邦伦站了出来,“我先报名带个头先走一步,其他党员跟上。

        2014年春,村里的8户党员首先在自家的地里把种子播了下去。虽然面积只有十多亩,但经过科学管理,当年种植成功。

        党员带头种给群众看,带动了群众干。两三年下来,百合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多亩,鲜销的亩收入比种粮增加了两倍。

        随着面积的扩大,村党支部又开始考虑变销鲜品为加工增值问题。党员和干部们群策群力,办起了加工车间,申请了商标,制做了包装,还成功获得了国家QS质量认证。去年底,村里加工出的雪白晶莹的白合粉配上了礼品包装一上市,就受到市场的青睐,几千袋产品一售而光。

        “当初我们卖芽片,每斤20元难出手,现在经过加工和有了包装每斤120元还供不应求。”张邦伦说,村民们见种植百合有搞头,纷纷申请加入种植的队伍,今年面积一下子增加了80多亩。

        今年4月,村党支部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结合了起来。

        新申请加入的农户大多是缺劳户和经济困难户。村支部明确党员结对帮扶。“如果种植失败了,党员要拿书来背。”张邦伦在学习会上甩下的一句话, 40多名党员心领神会,纷纷表态要当好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

        “村支部决定,下一步,党员们要继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把新滩村建成重庆百合特色产业第一村,帮带更多的村民通过种植百合走上致富路。”张邦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