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面对面丨可疑暴露者不同于密切接触者 “潜伏期24天”是个案
疫情发生以来,市民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信息,针对“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区别”这个市民比较关注的问题,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11日采访了重庆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欧阳琳。
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均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针对目前的情况,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患者、野生动物、接触物品和环境时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欧阳琳介绍,经过专业评估认为,目前人类再次暴露于携带新冠病毒野生动物的几率相对较小,暴露于患者和(被病毒污染的)环境的几率更大。
传播途径主要分为两方面。首先,由于没戴口罩,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或呼出的气体被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其次,源于个人防护不到位,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鼻、眼等黏膜造成感染。
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例(包括疑似、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接触,但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群。接触的形式包括共同工作、生活、学习方面的接触。其次,是医院内的接触,比如对病人进行诊疗护理的医护人员,在病房照顾病人的亲属或同病房的其他人员等。接触途径还包括交通工具,和病人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且有近距离接触的人也是密切接触者。
此外,欧阳琳提到,由于患者生活轨迹复杂多样,还有其他一些经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符合密切接触标准的也属密切接触者。
“医学观察期14天”国际社会通用
疑似病例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流行病学史是指,发病前14天内,有过武汉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是接触了来自这些地区的有发热或者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接触了已经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聚集性发病。
临床表现有三种。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和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只要有上述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两项,就可以判断为疑似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但凡有三项临床表现也列为疑似病例。”
欧阳琳说,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这是参考了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潜伏期,并结合当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相关信息和防控实际情况而定,现有调查数据显示常见潜伏期最长为14天,采取14天的严格医学观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
“潜伏期24天”是个案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的新病毒,目前我们对它的认识处在早期阶段。欧阳琳表示,专家们还在对它的病毒学特征、流行传播规律与临床治疗方案不断进行研究。受病毒特点、临床表现及病人回忆等因素影响,还需基于更大样本量的数据进一步分析。
10日,钟南山院士团队的论文让我们看到了对新冠病毒的进一步认识。但其中的观点“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中位数为3天,最长可达24天”也让人产生了新的担忧。欧阳琳解释说,根据目前调查和观察结果,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指出,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潜伏期超过14天可能是个例,大家不必恐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钱也 实习生 王兴元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