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举措促机收 补贴惠民生
2017年,潼南区水稻秋收紧锣密鼓拉开序幕。随着农村土地规模整治及流转,今年,我区水稻机械化收割面积达30多万亩,为保证水稻收割有序开展,潼南区农委农机部门继续沿袭以往“跨区机收+本地机收”相结合的形式,从外省引进跨区服务的高性能收割机械200多台,调配本地收割机200余台,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水稻机收工作。
为保障粮食安全,农民稳产增收增效,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充分借助国家惠农政策平台,整合资源,补足短板,提升装备,培育服务主体,优化方式,统一协调,保证水稻机收时机械调运和农户需求,监管机收操作安全,确保水稻机收及时,百姓受益,系列政策的出台让今年的机收工作又与往年有所不同。
一是建基地,保证基地宜机化。随着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散户种粮逐步减少,规模种地的大户逐渐增多,为满足水稻机械化种植条件,保证水稻种植提速增效,近两年,我区按照市农机办要求整理整治满足宜机化种植条件的粮油基地上千亩,其他作物基地3万亩左右。
二是引机械,保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近两年,潼南区在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引进推广高智能的机械设备,推广中、大型拖拉机200多台套,最大马力数已达150马力,有国际品牌约翰迪尔、凯特、久保田,有国内一线品牌东方红;推广极飞等无人机植保机4台,引入三久、一鸣15T以上的烘干设备7台套;引入初、精加工设备7台套。装备更新换代,效率突飞猛进,为水稻全程机械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是培主体,为农业生产服务。目前,我区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35家,农机大户80余户。通过几年的技术培训、项目扶持、社会化服务补贴试点等项目落实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及装备水平。目前,优选参与全区水稻社会化服务的15家社会化服务组织不仅业务能力强,装备力量也是全市农机合作社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仅仅是农机服务人员,他们还为业主、农户提供“产业选择”、“地型整治”、“种植技术”、“销售渠道”等服务,将社会化服务环节延伸生产前、后端,前端提供宜机化整地,后端对产品加工、烘干及销售。成为活跃在农业生产战线上联络员、领路人、农业经纪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力军作用。
四是强宣传。通过媒体宣传,召开社会化服务动员大会,各镇街水稻机收院坝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水稻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做到家喻户晓,培育粮食种植大户上百户。
五是拓环节,出台惠农政策。为激励老百姓水稻全程机械化,我区切块社会化服务试点资金,启动30000亩水稻作业补贴试点,对满足机械化种植的水稻田进行机耕、机收环节给予各60元/亩的补助。并在水稻基地试点无人机植保服务。同时,给予种粮大户种粮补贴,达到节本增效,切实惠农的目的。
五是创方式,建立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管理体系,纵向实现“行业部门+镇街政府+村级政府”三级联动,横向实现“社会化服务组织+经销商+维修服务队伍”跟踪服务。实现行业部门服务于本地合作社,本地合作社服务于外省跨区机收队伍,让服务与监管制度并行,区内及跨区服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装备共享,资源共享,技术提升。
六是重协调。在水稻机收农忙时节,区农委行业主管部门充分调动机器服务于各农户的机收工作。全区调动机器200余台套,外省机器200余台套用于机收服务。目前,通过本部门的协调,已完成全区机收50%的面积,可望9月初全面完成水稻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