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版点赞重庆:“马路办公”促“大城细管”
《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7日第13版)
重庆市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全景。张坤琨摄
人民日报消息,“播放曝光视频吧。”前不久,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现场,市政府负责人话音刚落,参会者齐刷刷盯住大屏幕。
路面破损的“波浪路”、地砖缺失的人行道、被重车碾碎的路面……画面中,道路管护不到位等问题一一呈现,8个区县先后被点名,会后限期整改。
每月曝光一次城市综合管理中的问题,在重庆已成为惯例。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面对主城区变大、城市人口增多、管理难度加大,如何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与服务、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2018年1月以来,重庆市探索“马路办公”,提倡开展马路巡查,发现问题在一线;开展马路调研,研究问题在一线;开展马路治理,解决问题在一线,实现城市管理问题“马路上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自开展“马路办公”以来,重庆市平均每天上路的城市管理巡查组从200余个增加到500余个,累计出动人员66.5万人次,发现、交办、督办问题74万余个,按期整改率超过98.5%。
近3年来,“马路办公”给山城“大城细管”带来了什么?记者在重庆一探究竟。
重庆市华福大道其中一段治理前。资料图片
重庆市华福大道其中一段治理后。资料图片
扑下身子、迈开步子,主动到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
重庆市华福大道沿线的市民投诉率,多年来居高不下。
“刚睡着,就被过路大车‘哐当’一声吵醒。平日里噪音大得关窗都挡不住。”附近居民曾钢说。
华福大道是重庆中心城区通往西南方向的主要货运通道,经过的重卡、货车多,沿线施工工地多,噪声、扬尘污染重。
问题为何难以根除?原来,这条路有点特殊,出城路段途经九龙坡区和大渡口区,因历史原因由3个部门分头管理:九龙坡区段,由九龙坡区城管局按照城市道路管理;大渡口区段的车行道由九龙坡区交通局按照省道管理,人行道则由大渡口区城管局按照城市道路管理。
一段时间以来,各方都有过整治行动,但因多头管理,成效不彰。
一次,大渡口区城管局整修人行道时,发现车行道也有损坏,给九龙坡区交通局打电话提醒,可对方回复:按照省道管护标准,还不用整修。
2018年1月,重庆市提出:“管理城市的人,办公室应该在马路上。”“马路办公”成为对城市管理者的新要求,也成为城市管理的新抓手。
新抓手效果如何,华福大道这块“硬骨头”成为试金石。
重庆市政府办公厅督查一室工作人员带队,同市城市管理局、九龙坡区政府、大渡口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一起走上华福大道。
“违规鸣笛怎么管?”
“我们设立禁鸣标志牌和噪音监测屏。”九龙坡区政府接了单。
“这段人行道破损,属于哪家?”
翻开地图,大渡口区政府认了账:“我们修。”
“越界执法咋协调?”
重庆市城管局工作人员站了出来:“建议交给城管部门,我们来统筹协调。”
…………
责任,现场厘清;工期,当场确定;联系人,立刻落实。
如今的华福大道,大渡口区段已全部交由大渡口区城管局管理。两地城管、交巡警等单位联合执法,设立执法亭,加强对货物超载和运输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的查处力度。
针对道路交通设施不全等问题,九龙坡区政府出资修复,设立禁鸣等交通标志牌,安装设备实时监控沿线噪音。
为减少扬尘,两区政府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安排洒水车定期清洗道路,并应居民要求,修建了过街天桥。
扬尘少了,噪音小了,天气好的时候,曾钢打开了自家窗户。傍晚,他经常走过天桥,到对面的公园里散步,那里环境清新,鸟语花香。
“‘马路办公’关键在于见实效,市里从一开始就对机制建设提出具体要求。”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局长谢礼国介绍,按照相关要求,市委和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带队调研城市管理工作,分管副市长每周开展一次“马路办公”;区县党政负责人带队“马路办公”每周不能少于一次;各级城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周开展“马路办公”不能少于两次。
对城市管理部门干部职工而言,“马路办公”意味着“出门就上班,随时查问题”。目前在重庆,“马路办公”已实现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全参与、城市建成区域全覆盖。
“过去是问题找上门来,现在我们主动发现、解决问题。”谢礼国说,“马路办公”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方式和习惯,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干部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到一线去了解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发现、研究并解决城市管理问题。
定规立矩,还需形成常态监督。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完善城市管理检查考评机制,将各区县“马路办公”运行情况、工作成效纳入考评内容,市政府办公厅按月、按季度通报,并将结果纳入区县工作年度考核。
“对城市综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每月都会拍摄制作曝光视频,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播放。”谢礼国介绍,对于区县未能发现或者未能及时整改的问题,直接在工作考评中扣分。
重庆市璧山区牛角湾社区垃圾站改造前。资料图片
牛角湾社区垃圾站改造后。连宏宇摄
理顺工作机制,当面沟通协调,定了就干、马上就办
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跑了4次,问题还没解决,面馆经营者杨秀章再次找上门来:“垃圾站到底能不能搬?不搬的话,能不能改造?现在搁在那儿,太影响我做生意。”
在牛角湾社区,垃圾站的问题是个“老大难”。
一边,是璧山区城管局和区水利局意见不一。按照区城管局建议的方案改造垃圾站,需要打桩盖房,可垃圾站下面是排水管网,归水利局管。水利局态度明确:不能打桩,否则影响泄洪谁负责?城管局也有苦衷:换方案得多花40万元,钱从哪儿出?
另一边,是居民意见不一,有人同意改,有人要求搬。等到城管局协调争取到资金,准备采用新方案原地改造时,效果示意图刚挂出来,就有居民提出疑问:“改造后的垃圾站就不臭了?”
有效沟通,“当面锣、对面鼓”是个好法子。去年3月,璧山区城市管理局局长谭良宽和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联合开展“马路办公”,就在垃圾站旁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你们闻闻,这异味多大?”现场群众说。
谭良宽解释:“我们去年就想改造,但有居民要求搬走。大家看看地图,实在没有合适的地方可搬。”
牛角湾社区居民罗贵远接过话茬:“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改造后还是臭,怎么办?”
“我们马上去其他垃圾站参观,现场感受。”谭良宽当即邀请居民参与。参观回来,罗贵远坦言:“异味确实不大。”
改造工作最终顺利启动。今年1月,新的垃圾站掩映在绿荫中,既不起眼,也没啥味儿。“生意好起来了。”杨秀章说,“现在,每天能收入七八百元。”
“开展‘马路办公’,工作方式变了,沟通直接、充分,意见当面说清楚,促进了问题及时有效解决。”谭良宽说。
北碚区居民何中玉家住北温泉街道华光社区先登六号小区,小区和公交车站直线距离只有几十米,却被一道围栏隔断。为此,何中玉和邻居们出门乘车,得走路绕行10多分钟。
“我们早就想整改,也协调过多次,但一直没能解决。”北碚区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科科长潘梅说。
今年1月,北碚区委负责人召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开展“马路办公”:问题出在哪儿?如何解决?
原来,围栏立在高高的茅草丛中,拆掉它容易,但之后的绿化、修建人行步道,小区缺少资金不说,还要占用隔壁小区的部分用地,一些居民意见不一。
“这片用地不属于城市道路管理范围,绿化修路的资金,我们也在协调相关部门想办法。”潘梅道出苦衷。
“能不能把人行步道修建纳入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帮着解决资金问题?占用隔壁小区的用地较少,不影响居民出行,能否再做做居民的工作?”现场,区委负责人不时询问相关人员,一道想办法、定方案。
之后,北碚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和街道、社区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最终,隔壁小区260多户业主全都同意改造提升方案。“回家的路近了,也变美了。”如今,走在通往公交车站的人行绿道上,何中玉心情舒畅。
“‘马路办公’实施效果超出预期,主要在于两个创新点。”谢礼国认为,“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一竿子插到底,在现场发现和解决问题;二是理顺工作机制,协调问题涉及的相关部门,当面沟通、讨论、协商。”
菜园坝火车站是重庆的老火车站,过去这里的环境,许多人见了都皱眉头。
“火车站周边多年来脏乱差。车站广场和广场上的店铺,我们没有权责管理。但要维护城市形象,提升旅客体验,我们责无旁贷。”渝中区菜园坝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刚说。
“马路办公”实施以后,陈刚的工作好做了,“以前收到投诉和建议,街道办只能转给铁路部门,现在我们约请城管、铁路部门相关同志,一起召开‘马路办公’现场会,问题一个一个理,解决方案现场就定。”
现场定方案,落实有回音。“根据发现问题的种类和轻重缓急,我们要求小问题马上处置、大问题追踪整改、重点问题挂牌督办,减少了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形成定了就干、马上就办的良好风气。”谢礼国说。
依托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
38个区县,8万多平方公里,3100万常住人口——重庆,名副其实一座大城。
大城管理任务重、难度大,1.5万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一度应接不暇。如何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
“嘀嘀”,手机声响起,江北区江北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周祎打开一看,“城管通”应用程序发出提示:嘉陵江边人流突然增加,乱扔垃圾的投诉也增加了。
原来,今年春季枯水期较长,嘉陵江水位降低,江边出现沙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民不便出门远游,纷纷前来沙滩游玩。人流陡增后,一些商贩闻讯摆起游摊,由于周边缺少防护措施,游玩的人群存在安全隐患。
周祎迅速联系相关部门,前往江边开展“马路办公”,研究决定采取防护措施:设置安全提示牌,组织志愿者团队维护秩序,引导市民安全游玩。
“这个事情我们之前没想到,多亏智慧城管系统及时预警并提供数据支撑。”周祎介绍,在实施这一应急措施的过程中,智慧城管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很快掌握人群分布情况,工作人员据此精准设置志愿岗哨,根据人流实际情况动态调整配置。
“依托智慧城管系统,我们定期开展分析、研判,找准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为‘马路办公’提供支持。”江北区城市管理局局长廖光洪说。
不只是江北区,重庆全市层面也能开展由点到面的数据分析,增强城市管理预警能力,促进精细化管理。
在重庆,城市管理经历了不断探索。起初,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依靠网格监督员发现问题;后来,推动城管数字化;目前在数字化基础上向智能化+“马路办公”转变:对于城市管理问题,以智能采集为主、移动巡查为辅,变被动为主动,以“智管”促进“细管”。
走进重庆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在巨幅雷达感应屏上,滚动显示着各领域的实时数据。“你瞧,未来一周,九龙坡区发生道路破损可能性最高,渝北区则应注意防范乱堆物料问题。我们会及时把这些数据反馈给相应区县,提醒他们注意防范解决。”市城市管理局市政信息中心主任郑大海指向大屏一角,“以前,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现在通过人工智能预测,我们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准确率达到90%。”
“马路办公”与智慧城管结合,下足绣花功夫,城市管理效率更高。2019年4月至今,江北区数字城管平台共受理市、区两级“马路办公”案件共计905件,其中市级316件,结案311件,结案率达98.4%。
调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积极性,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重庆高新区,是山城为数不多的平地城区。因地势较为平坦,这里的共享单车入驻较多,一时间车辆乱停乱放,成为城市管理的一道难题。
投诉的不少。占地、挡路,有人希望一禁了之;支持的人也多。市民文冬梅上班,现在已经离不开共享单车,“小区门口直达办公楼楼下,省时省心”。
共享单车怎么管?今年6月,高新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走上街头现场调研。这次“马路办公”,除了镇街干部、共享单车运营公司员工,还有不少市民代表参与,现场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车子乱停不能全怪骑车人,没有专门的停放点嘛。”
“车子没放好堵路了,应该是运营公司的责任。”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经过现场深入调研,一个月之后,高新区形成一套由城市管理局监管、运营公司主管、商户参与的三方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城管部门和运营公司共同选点设置停车位,城管部门开发应用程序在线管理,市民发现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可以拍照上传,运营公司派人现场整改、在线反馈,城管部门在后台实时监督。
“马路办公”不仅让城市管理者走进大街小巷,也调动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在谢礼国看来,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反映问题,参与、督促问题解决,促进了“大城智管、大城细管、大城众管”。
“城市管理离不开群众参与,‘马路办公’也是走群众路线。”在渝中区,“马路办公”与当地“五长制”探索相结合,将城市综合管理责任压到“最后一米”。渝中区城市管理局党委委员杨靖介绍:“‘五长’就是街长、路长、巷长、楼长和店长。在城区街道、道路、背街小巷和楼栋、门店,‘五长’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马路办公’,实施属地化管理,提升了管理效能。”
在渝中区五家坡街道鹅岭正街,“马路办公”与“五长制”相结合,解决了临时占道经营的管理难题。
“虽然是老城区的一条窄路,但这里游客不少,生意好的时候,就想往外多摆几桌。”街道一家餐馆经营者张开能回忆,“但多摆的餐桌占了人行道、机动车道,城管执法人员不允许。”
后来,执法人员沿街检查,街长、路长、巷长一道前来,城市管理有什么要求,小店经营有什么困难,大伙共商共议。
“中午生意好,桌子可以摆出来。到了下午一点半,就得撤掉桌子、打扫地面卫生。”张开能说,“现在,不用城管执法人员上门,大家立下公约,互相监督,规范经营更自觉,街面也比以前整洁多了。”
在江北区石马河街道景园社区,有一片老平房,私搭乱建严重,道路坑洼不平。居民蓝大云为此找过社区。社区也有难处,因为这片土地和房屋属于一家市属国企,居民大都是企业的退休职工。
“街道、社区想管管不着,这里的整治和改造成了难题。”江北区城市管理局党委委员曾卿华介绍,最终也是通过“马路办公”方式,城管部门、街道社区、企业、居民代表四方协商,拿出整治方案。
一个多月时间内,4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拆除了,2万平方米的菜地清除了,配套的公共厕所建成了,泥泞坑洼的道路平整了……现在,这个片区干净整洁,面貌一新。
“当初没抱太大希望,谁知道真把难题给解决了。”蓝大云说。
“在重庆,‘马路办公’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方式,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群众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谢礼国说。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民调显示,2019年度,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满意度得分达到92.9分,为历史新高。
原标题:近3年来,重庆城管队伍上路巡查66.5万人次,发现、交办、督办问题74万余个
“马路办公”促“大城细管”(人民眼·城市精细化管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