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绝”“千年歌谣”……渝中非遗你知道多少?

15.11.2021  21:21

渝中文旅微信公众号消息,渝中区是 重庆“母城 ,有着厚重历史底蕴。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印刻成独特的文化符号, 文化是渝中的城市根基, 渝中城市发展的动能。

2013年,渝中区成功创建 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近年来不断创新发展,更多公共文化空间融入城市更新肌理,更多公共文化服务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渝中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9个,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个。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精彩绝伦的民间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是民族智慧结晶与民族创造力的重要体现,是人民在千百年的生存发展过程中,逐渐累积形成或在突破性变革中发明发现的生产与生活智慧。

花丝镶嵌

-  指尖上的文化探索  -

花丝镶嵌,一门起源于春秋战国、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又叫钿金工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

▲花丝镶嵌传统工艺传承人李昌义

花丝镶嵌工艺曾被称为“燕京八绝”,其在巴蜀地区产生、发展和传承经历了一百多年历史。

据考古发现,在商代已有了黄金制作成饰物的技艺,从盛唐开始,金银工艺品有了长足的发展。

花丝镶嵌传统工艺使用的原材料是金、银、铜等贵重金属,工艺程序极其繁复。

▲花丝镶嵌工艺作品

需要先将金、银、铜拉成丝,再通过掐、填、堆、垒、织、编、攒、焊等方法制成作品雏形,再经过挤、闷、抓、锉、镶石等方法将一颗颗宝石镶嵌、点缀,最后再由平、阳、丝、抬、踩、镂空、脱孔等方法进行制作,一件完整的花丝镶嵌作品才得以成形。

▲花丝点翠龙凤镯

重庆花丝镶嵌工艺基本上属于混合型的综合工艺,以平面见长的四川平填花丝和以立体见长的北方堆垒花丝相融合,并与陶瓷、玻璃、玉石、优质木等多材质结构结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重庆地方特色。

川江号子

-川江上的生命之歌  -

热闹喧嚣的朝天门码头,船工号子、搬运号子不绝于耳,老重庆人最熟悉的场景在号子声里重现……

▲川江号子传承人曹光裕带领演员们演出《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是川江水系各民族船工们驾船劳作时所唱的歌谣。它随航运事业的兴起而产生,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川江号子》表演现场

川江号子在长时期的传唱中,以河道不同形成了大河号子和小河号子;以河段水系不同,形成了紧张型号子和舒缓型号子;以船行方向不同,形成了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

这些不同类别的号子中,还包括若干小类,汇集成数十种类别和千余首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川江号子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汗水和生命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具有传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曲调高亢激越、一领众和等特征。

非遗传承

-  渝中区非遗保护与传承  -

近年来,渝中区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关于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号召,加大非遗传承和保护的资金投入、政策投入与文化引导,优化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环境,提升非遗传承和保护的文化氛围。

▲非遗进校园活动

持续开展渝中区传统技艺、民风民俗、传统医药、传统美术、传统体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收集、整理汇编、申报认定等工作,进一步充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非遗主题活动,传唱巴渝诗词歌赋,让市民感受浓厚非遗文化氛围。

▲蜀文化体验活动

将文旅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支持鼓励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地方元素、传统工艺等开发文创作品和文创产品,研发推出有特色、有市场的文化旅游纪念商品,推进建设一批非遗体验中心,借助文博会、智博会等大型展会推出一批优秀作品。

▲《醉巴渝》非遗文化演出现场人声沸腾

观众们都笑的不亦乐乎~

人民群众是非遗的创造者也是非遗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渝中将全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优秀非遗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

原标题:人文渝中丨“燕京八绝”“千年歌谣”……渝中非遗你知道多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