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经历——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航拍手记

20.08.2015  13:48

    新华网重庆频道8月20日电(黄俊辉)8月12日,震惊全国的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我们作为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的重庆支队,做好了随时支援前方报道的准备。在该事件“头七”悼念活动的前一天,17日中午我们接到新华网总网通知,要求航拍支援18日举行的系列悼念活动。因为之前我们已经制定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航拍方案,所以得以顺利圆满地完成此次航拍任务。

    我们3人航拍小组于17日晚8点抵达天津机场,下了飞机直赴在现场附近的报道组驻地酒店。抵达酒店后,报道组正在开会,20多个记者就18日上午的活动进行了分工。我们这次的报道重点主要围绕“头七”活动进行,力求拍出精彩画面。到天津之前,我针对这次的航拍任务,预习了一下爆炸现场的区域分布图——大坑在哪儿、多数的集装箱在哪儿、办公楼在哪儿、万科海港城在哪儿等等。当晚得知第二天的系列活动有几个地点,最主要的是主会场和事故现场的悼念活动,于是我和两位同事商量后准备第二天去拍摄事故现场的悼念活动。

    第二天我们7:15从酒店出发,在经过几道警戒路段后,于7:30到达爆炸现场的悼念点。此时,爆炸现场的悼念点摆满了花圈,有包括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遇难战士家属等100余人前来参加悼念活动。活动于18日9时开始。由于悼念活动时间较短,我们抓紧时间调试好无人机,不到5分钟便升空,对整个悼念活动进行了全程拍摄,同时还航拍了周边环境和大楼建筑全景。当时我觉得这段素材作用不大,没想到后来却成了关键的素材。

18日下午,到达高架桥后,看到的景象 黄俊辉 摄

    悼念活动结束后,我们决定去一趟核心爆炸点,做一个事故现场扫描的视频,并在画面质量方面下功夫。我们沿着大路往爆炸点方向开了几百米,便到了天津港的6号门,多名武警戴着防毒面具守着这道门,门口有一辆气象监测车。因为当时天空和远处地面雾茫茫一片,能见度低,给航拍带来了很大难度。然而,为了获得爆炸核心区的适时画面,我们还是决定让无人机升空。在300米高空飞行了1500米后,无人机还是没有拍到爆炸现场。虽然知道核心爆炸区距离我们所在的6号门有3公里远,但我们还是抱着“飞得高看得远”的想法试图靠近爆炸区域。在经过数次尝试之后,无人机仍然难以找到目标方位,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先将无人机降落,继续寻找合适的起飞地点。此时,大雨倾盆而至,无人机无法升空,我们放弃上午的航拍。

    在等待了近五个小时后,大雨终于停了。我们马上收拾好设备,重装上阵。下午4:30,我们再次赶往爆炸核心区,准备重新选择一座距离整个爆炸现场边缘30米的高架桥上进行拍摄。车子每开一百多米便会遇到一座关卡,越往里走,相关工作人员越少,在上高架桥前的最后几百米,没有看到除执勤人员以外的任何人。我们自觉将口罩戴好,不停地手捂口罩呼吸测试密闭性。说老实话,看着路两边荒凉破败的景象,心里的确有点紧张。走了大约两公里,终于上了高架桥,选好拍摄点。开门下车才发现,我们所处的位置处于下风处,大风呼呼地往桥上送,虽然戴着口罩,但是吸进肺里的空气仍有股酸味。

    对于当时爆炸核心区及周边的环境,可以用四个词来形容:荒凉、寂静、废墟、烟熏雾绕。因为中午下了雨,废墟里的化学物质遇水反应,冒着大量的白烟。集装箱貌似被擎天柱用手扭过的易拉罐一样,或一堆码放、或四处散落。“简直是灾难电影里才有的画面。”一位同事说。桥上,除了远处停着的两辆警车和一台监控环境数据的核生化车,就只有我们3人。我们在远处看着他们穿着防护服比划着动作,却因为风声太大而听不到动静,一种孤寂感油然而生。

这是无人机最后一次升空所拍下的爆炸核心区俯瞰画面 

    由于不知道毒气吸了会对身体产生怎样的影响,与之前迫切想进来的心情相反,那时的我们只想离开那座高架桥,越快越好,这也就是说我们得用最快的时间拍完所有的素材。升空,开拍!当飞机进入拍摄区域,在大片的汽车残骸上低空掠过的时候,我被监视器上的画面震撼了,嘴里念叨:“就是这个,就是这个,保持动作,不要停。”那个时候的高度专注让我忘了吸入烟雾后,喉咙里的灼烧感。无人机的滞空时间很长,我们用1块电池拍了20分钟的素材,完成了整个平地的场景拍摄,并对一旁的小区楼盘进行了两楼间的窄距穿越飞行。飞机一落地,我们便提着设备迅速撤离。一路无话,坐车回酒店,进房间洗澡,大量喝水解喉咙灼烧感,然后马不停蹄地回北京传素材。

    到了北京已是晚上10点,为了抢时间发出来,我们自己拍,自己做后期,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便制作完成,在审核的时候,值班编辑要求需有代表“头七”活动的时间节点画面,我想到了上午拍的那段消防车的画面,于是编进去,遂通过审核并播发,是时已是凌晨。

    这次航拍行动,是对我们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重庆支队的一次全方位历练,是新闻突发事件+航拍+加后期制作三元素有机结合的一次行动,我们从中总结了许多经验,相信在下一次突发事件来临之前,我们将更加有把握地发挥出无人机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完)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