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色产业成为脱贫增收的不竭之源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三农”工作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为统揽,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任务,坚持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七大特色产业链综合产值提高到1300亿元、力争达到1500亿元。
一、抓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贯彻落实,坚决摒弃农业发展传统思维模式
(一)转变发展理念。立足山、水、田、林等整个资源空间,除建设好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外,其他耕地上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的产品,大胆开发,大力发展,实现生产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二)转变经营模式。推进农户经营由超小规模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探索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和发展模式,引导土地规范有序向大户、能手集中。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合作社组织作用,把贫困户联结起来,实现主体间高效合作、互助共赢。
(三)转变管理机制。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坚持以市场化机制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各级政府重点在基础配套、安全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综合保障。
(四)转变服务方式。把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主要力量,构建产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全程服务机制和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保供”提供坚强支撑
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坚持数量、质量、效益并举,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推广种养加销结合的循环模式、稻鱼同田的生态模式、套种轮作的复种模式,把传统产业打造成全市最大的特色效益产业,实现增效增收的多赢格局。
三、以集中发展七大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为抓手,着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一)优化区域布局。坚持在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加强“三农”工作,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抓好柑橘、生态渔、草食牲畜、茶叶、榨菜、中药材、调味品等7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链建设,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
(二)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坚持“四化”统筹,把产业链、创新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突出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推进电商与实体流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三)引入价值链、贸易链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引入高新技术、新兴业态、“互联网+”等新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抓住重庆处于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节点优势,积极参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完善50万头澳大利亚活牛养殖、屠宰、分销产业链,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和文化内涵的名品精品。
(四)推进农村电商与实体流通深度融合。探索运行模式和支持政策,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引导大型电商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挥邮政、供销紧密联系农村的优势,支持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开展“线上交易”,完善农村物流、金融、仓储体系,建立互联网时代新型农村发展业态。
四、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统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一)拓展产业功能。利用丘陵山区农业产业基础,积极开发多种功能与多重价值,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和乡土文化开发,打造一批科普教育型、采摘体验型、休闲观光型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一批纳凉避暑型、民俗文化型、养生度假型等生态旅游示范点。
(二)建设休闲农庄。依托全市农业、林业、水利等资源和环境,结合农林牧副渔生产经营及地方文化,建成一批有特色的农家小院、休闲农庄、“森林人家”、“休闲渔村”。促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与休闲农庄建设紧密结合。
(三)加强环境整治。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环保节能减排,完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水污染处理能力。
(四)办好节庆活动。继续举办“赏花节”、“采果节”、“垂钓节”、“采茶节”等节庆活动,因地制宜开展登山、漂流、山地自行车、露营等森林旅游活动,策划组织“重庆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推介、“特色休闲农庄行”等活动,打响重庆农业生态旅游牌。
五、盘好盘活林业资源,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
(一)大力发展特色林业。加快发展木本油料、笋用竹、花卉苗木、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林业主导产业。依托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推广附加值高、比较效益好的优良品种。从今年开始,每年安排贫困区县的特色效益林业产业发展资金不低于全市林业产业发展投入的60%,中央及市级林业贷款贴息资金向贫困区县倾斜。
(二)发展壮大林下经济。充分利用贫困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加快发展林果、林草等林下经济,培育一批林业龙头企业,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林业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林业基地。
(三)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推动林农、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良种选育、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研发;建立健全林产品生产、检验检测与质量标准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地区林农自主经营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市林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努力构建农村产业扶贫保障体系。 一是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度;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优化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对新增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继续安排产业扶持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注入“三农”。 二是 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坪塘整治、堰渠治理,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加强村级公路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村信息化。 三是 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市级财政支农资金与脱贫绩效挂钩的预算分配机制,把财政农业项目股权化改革扩大到18个贫困区县。 四是 开展各种形式的定向培训,增强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