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随时可能猝死 医生在他腋下安了个神秘的“黑匣子”

20.03.2019  16:29

△医生们正在为唐毅做手术,将除颤器放在他体内。

3月20日上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病房里,17岁的唐毅(化名)就要出院了。在他左腋下的皮肤下面,一个黑色的小盒子正在每分每秒不间断地工作着,这是医生们给唐毅的心脏请来的新守卫。有了它,唐毅终于不用像过去多年一样,随时生活在猝死的恐惧中。

10岁开始无缘无故晕倒  随时生活在死亡恐惧中

家住新疆的唐毅今年已经17岁了,和大多数孩子已经要进入高三不同,唐毅已经一年多没上学了,“不是不想上,是没办法。”从10岁开始,唐毅就被怪病缠上了,“经常无缘无故晕倒。

唐毅妈妈回忆,孩子第一次晕倒是在家里,当时没有任何前兆,突然就失去了知觉,把家里人吓坏了。一分钟左右,孩子就醒了过来,醒来以后却没发现身体有任何不舒服,家里人觉得是突发状况,就没在意。

随后多年,唐毅晕倒过好几次,家长也发现孩子的晕倒似乎并不是突发现象,但每次送到当地医院,医生都查不出毛病。

直到2016年,学校老师突然给唐毅妈妈打来电话,“孩子在学校晕倒了,已经送到附近医院!”这一次,唐毅并没有像过去那样立刻转醒,等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发现唐毅已经出现了室颤。通过电击,唐毅的生命被抢救回来,但医生告诉他们,如果再晚一点,孩子就可能猝死,失去生命。

唐毅苏醒后回忆,晕倒前,他正急匆匆跑回教室,当时上课铃声已经响起,他的脚步有些急。此后,唐毅又陆续晕倒过两次,害怕他在学校出现意外,唐毅的爸妈最终把他接回了家里,“总要找人看着,就怕突然又晕倒了却抢救不及时,一不小心就救不回来了。

基因突变导致疾病 医生决定在皮肤下给他配“保安

2019年初,想着孩子还不到18岁,“总不能一直生活在随时可能死亡的恐惧下。”唐毅的爸妈决定把他带回老家重庆看病。

2月27日,唐毅住进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经过反复细致的检查,最终确诊为长QT综合征,这是一种心脏离子通道疾病,易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和猝死,致病因素与基因有关。检查过程中,新桥医院的专家对唐毅的基因进行了检测,确定唐毅存在相关基因突变。

给唐毅的身体内植入一个电子除颤器是专家们最终得到的治疗方案,但传统的除颤器并不是最优方案。实际上,2016年唐毅开始发生严重晕厥时,当地医院就曾想过给他体内植入传统除颤器,在他室颤发生时能迅速在体内除颤,防治猝死,但这个方案并没有实施,因为唐毅还在长身体的关键期,传统的除颤器电极在心脏内。随着孩子的身高长高、血管变长、心脏长大,电极的长度却无法随着这些变化改变,很有可能出现电极影响心脏瓣膜运作的情况以及电极从心脏脱落的情况,“如果出现感染,要从体内取出除颤器,对人体的伤害也不小。

△安装在唐毅腋下的除颤器,只有半个巴掌大。

想到唐毅的具体情况,医生们最终决定给他植入另外一种除颤器,新桥医院心内科专家王江介绍,这种除颤器叫做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和传统的植入式除颤器深入心脏不同,这种除颤器只需要埋藏在人体皮肤下的脂肪里,可以避免传统植入式除颤器可能带来的问题。

3月14日下午,唐毅被推进了手术室,医生们在他的腋下开了一个7厘米长的口子,把一个成人半个巴掌大的黑色小盒子放进了他的腋下皮肤下方的脂肪下,这就是除颤器。随后,医生又在唐毅的前胸处开了两个2厘米左右的开口,将除颤器的电极放了进去。

手术进行到最后,医生们通过手段诱发了唐毅心脏的室颤来检测除颤器是否能正常运行。此时,只有半个巴掌大小的除颤器感知到了唐毅心脏的变化,通过唐毅胸口处的电极为心脏成功除颤。

从此刻开始,这个小小的黑盒子就像一个24小时不停监控着心脏的保安,它观察着唐毅心脏每一秒钟的运动,并在发现异常时立刻进行除颤,“这样,就基本避免了猝死的危险。

长QT综合征不易被察觉 有这些症状要到医院查动态心电图

唐毅植入的这个除颤器,也是重庆市首例被植入的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3月20日,经过医生们的仔细复诊,唐毅的术后恢复很成功,除颤器已经能够基本保证他日常的生命安全。

王江提醒,长QT综合征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易被察觉。除了晕厥、猝死等症状,并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同时,一般的静态心电图检查很难看出病情的蹊跷,必须要用动态心电图才能发现病征。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会出现无缘无故的晕倒,送到医院后又无法查找到病因,可以进行一次72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来查看是否是长QT综合征引起,“或者可以每月进行一次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多做两次来排除病因。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新桥医院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