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猫儿峡风光似夔门 石林二十景惹人醉

14.09.2017  08:26

金鳌寺。记者 崔力 摄

重庆日报消息,“山容留禹凿,峡意仿夔门……”这是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路过大渡口时所作的诗歌《猫儿峡》。

猫儿峡,就在大渡口跳蹬镇境内。”顺着大渡口区文管所所长李国洪所指的方向,猫儿峡奇特的景观映入记者眼帘:石壁高耸入天,犹如半个夔门。猫儿峡也征服了张问陶,他感叹这仿佛是大禹留下的鬼斧之作。

事实上,在清代道光、光绪年间,就有士绅在大渡口捐设义渡口,摆渡来往人众,渡口规模为沿江数十里之首,大渡口由此得名。新中国成立后,重钢更是让大渡口声名在外。

在这片土地上,曾留下哪些文人骚客的足迹?又有哪些诗歌留存下来?

杨慎为大渡口写下第一首诗

早在先秦时期,大渡口就是巴郡的治所区域之一,后辖垫江县、巴县等。

据清代《巴县志》记载:“大渡口,县西四十里,为智里二甲米口。”这是大渡口见于官方文献之始。

那么,谁为大渡口写下了第一首诗?

这个人就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李国洪说。

明嘉靖三年(1524年),杨慎因“大礼议”案被谪于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山),投荒30余年,终老于戍所。其间他曾在春天乘舟沿长江而行,题咏一首《铜罐驿》描述途中所见——金剑山头寒雨歇,铜罐驿前朝望通。天转山移回合异,春添江色浅深同。

诗中的铜罐驿位于现在的九龙坡,金剑山则在大渡口。”李国洪说,杨慎在诗中描写道:寒雨乍歇,放眼望去,金剑山如一把长剑直插云霄,即将到来的春天为江水平添了几分色彩。寥寥几句表达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至于在杨慎之前还有没有诗人为大渡口题咏,没人能确定。

古时的大渡口就是一个小村庄,又处于巴县腹地,很难获得诗人们的青睐。”李国洪说,直到清代,这一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这是为何?

因为这个时候的大渡口已成为沿江数十里乡民和过往客商贩运米粮的重要渡口。”李国洪说,据民国《巴县志》记载:“大渡口河渡,清道光时马王乡士绅捐田业一股,年租二十余石,置船二艘,雇人推渡。”“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3月12日,巴县正堂张判将所剩财物,购船一只,雇船夫一人,以食米一斗五、工资钱六十文,正式义渡。

随着义渡的繁盛,各地移民不断流入,大渡口逐渐繁荣,诗歌也才逐渐涌现。

经过梳理,辛亥革命前,大渡口仅存诗歌20余首,时间多集中在清代。李国洪说,为了发掘大渡口文化,该区拟组织专家广泛搜集历代大渡口留存诗稿,并出版成册,打造文化大渡口。

金鳌寺引文人骚客竞相题咏

提到大渡口,绕不开金鳌寺。

沿金鳌山蜿蜒的山路向上,10多分钟后,就能看到掩映在翠柏之间的金鳌寺。阳光虽然刺眼,寺庙却显得幽深和肃穆。

相传,金鳌寺始建于公元100至400年间,宋朝时得以大规模扩建,当时以放生池为中心,面积千余亩。

据民国《巴县志》记载:“又右五同崖南行至江边,曰金鳌山,盘郁蹲耸,若鳌矫首,绝顶,松径云盘,寺藏山垇,建始无考。

虽然金鳌寺具体建于哪一年已无法考证,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记载想像它当年的盛况。”李国洪说,其绝美的风光吸引了大批文人骚客,让他们趋之若鹜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地流传的一句谚语:“十载金鳌九进士。

传说寺内有一口用铁板盖着的井,用井水磨墨写字就可以中状元。所以方圆十里凡是要考举人、秀才的,都要来此小住一段时间,用功读书。

曾有哪些文人骚客来过金鳌寺呢?最有名的要算明末清初巴县举人刘道开。

刘道开是九龙坡人和场人,他的家距离金鳌寺只有10里路。他曾为寺庙赋诗:“古寺藏山凹,到门方始知。”在他看来,金鳌寺环境清幽,正适合读书。这似乎应和了“十载金鳌九进士”的传说。

细数之下,描写金鳌寺的诗歌还有不少。清代武官程远在《金鳌寺》中写道:“削成太华千寻矗,绕出长江一带澄。”描述了从金鳌寺望出去的壮阔景象。

蹑步寻幽径,金鳌最上层。石梁横跨涧,老树倒垂藤。”清代贡生苗济所赋的《金鳌寺》一诗,让人感到了幽幽的禅意。

清康熙举人周开丰的《晚宿金鳌寺》更是有趣,诗歌全部摘集唐代诗仙李白的千古名句,竟句句应情应景,生动地描写了他在金鳌寺的所见所感——

明月看欲坠,流光灭远山。

众鸟各已归,孤云自去闲。

移花坐石忽已暝,使我不得开心颜。

琴松风兮寂万壑,别有天地非人间。

如今的金鳌寺虽不复当年的辉煌,但香火依然旺盛,是大渡口重点打造的景点之一。按照《大渡口转型发展规划》,将以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为主题,利用金鳌山丰富的地形地貌、森林植被和金鳌寺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将这里建成旅游休闲胜地。

石林二十景惹人醉

很多重庆人都知道华岩寺,却不知道在大渡口有一座与华岩寺堪称兄弟寺庙的石林寺,且历史更加久远。

石林寺,位于大渡口跳蹬镇石林村,因四周怪石如林而得名,它为何能与川东十大名刹之一的华岩寺相提并论?

因为这两座寺庙的住持都是圣可大师。”大渡口文化学者冯尧安说,石林寺建于明代嘉庆三十九年(1560年),清代时圣可大师在此修行,后成为该寺住持并对寺庙进行扩建,一时间,香火兴旺。

传说,有一天,圣可大师在后山发现一金鸡朝着华岩洞飞去,他在追赶间,竟从这岩上跳下,从此华岩洞就留下圣可大师的一双大足印。圣可大师看中了这个金鸡巢窝之处,决意在此开山建寺,华岩寺至此得名,他也成为该寺的首任方丈。

在石林寺门口,记者看到,这里仍残存半座圣可大师的衣冠冢塔,寺庙内古朴幽静,透着几分冷清。

据冯尧安考证,在此处,曾有金仙洞、护法石、狮子峰等石林二十景,包括圣可大师在内的众多僧俗文士曾作诗题咏。

其中,圣可大师在修行时就留下《石林邀友》一诗:“肉髻苍松翠可看,白云新茗香于荃。”在他看来,石林寺松柏苍翠,白云悠悠,泡一杯新茶在此品茗,足矣。

清代举人邓迪也为石林寺所迷醉,赋诗《石笋峰》:“独峙万松中,屹立撑空际,下有灵鸡声,上接云霄气。

清人李光正则留下一首《千尺井》:“透雪心肠彻底空,曹溪一派任流通。”描写了寺中井水清澈、香火旺盛的盛景。

遗憾的是,大部分题咏石林寺的诗都佚失了。如今,石林二十景亦多不存在,唯有松柏常绿,伴着一声声悠远的钟声,回荡在山间。

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实习生 王昭熙

原标题:猫儿峡风光似夔门 石林二十景惹人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