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boy王源入行10年:20岁的进击与平衡
二十弱冠,一个行“冠礼”的年纪,是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真正的成年。
如果算上练习生的时光,这是王源入行的第十个年头,迄今为止,人生一半的时间都在排练室里、舞台上、镜头前,以及日复一日的飞行中度过,他的“工龄”远远超出同龄人。他用将近10年的时间,从小小的家到央视春晚、联合国演讲台,时至今日,他已是中国青年艺人中的代表人物。
从2018年开始,王源为《环球人物》杂志撰写文章,是《环球人物》史上唯一一位连续三年撰稿的专栏作者。在每个月杂志的最后一页,他分享见闻、感悟和思考,从未间断。在这个被粉丝和读者昵称为“家书”的专栏里,被见证的不仅仅是一个年少成名艺人的成长,更是以他为代表的“00后”们的个性、风格和追求。
对难以计数的追随者而言,他是偶像,是明星,一举一动备受瞩目;
对这个时代而言,他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他用舞台、影像、创作记录着中国文娱行业最为亮眼的一部分,也用音乐和文字谱写着当代青少年的鲜明模样;
而对他自己来说,这更是一条鲜花、灯光和荆棘并生的追梦之旅,他见过最盛大的烟花,也蹚过连绵不绝的险阻,展现着中国第一批“00后”的桀骜姿态。
花雨之季渐渐落幕,褪去稚嫩神采,脱下少年帽衫,新一代青年走向了人生的另一段征程。
2017 VS 2020,从成长到成熟
10月的上海,王源20岁生日的前一个月,“十一”假期后复工的第一天,早起整装,没来得及喝一口咖啡,就匆忙上车。
和许多动辄10多人来拍摄的艺人不同,王源几乎是悄无声息地走进摄影棚,宽大的运动服,略带倦容,跟经过身边的人轻轻问好。化妆室尚未装置完,他就安静地站在门口,不疾不徐,默默观察四周。脸小、肩宽、眼神澄净,引得楼下工作人员窸窸窣窣讨论着:嗯,真有“星范儿”!
当日拍摄有三组主题:谱、写、生活。对应着他十分重要的三个部分。他拍摄的效率很高,长年累月训练出的镜头感和专业度,令他在现场游刃有余。这种成熟艺人的干脆利落,在20岁的王源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改变是显而易见的。2017年春天,记者第一次专访16岁的王源,他会用略带稚气的声音讲述烦恼,会和记者探讨鲨鱼卵的形状,讲到有趣处还会调皮地笑起来;3年后,他的脸已棱角分明,对话中更多涉及的是对事业、对工作的思考,眼神里有了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他说:“其实也不知道怎么说,包括现在写的歌词,我也感觉有一些不一样,会想得更加多,或者说更能够往深一点的地方去思考,感觉自己好像真的有点长大了,会觉得需要更加冷静一点,更加温柔一点。”对于身处娱乐圈的人来说,时间给人带来的成长总是成倍的,对处在关注度金字塔顶的王源来说更是如此。
这种成长体现在他谱写的歌里。14岁时,他用3天作词作曲,写出了《因为遇见你》,直抒胸臆,满腹的少年感怀。而今年采访,他跟记者聊起最新专辑中的歌曲《花瓣》。在公司开会时,他听到了旋律Demo,觉得音乐就像花瓣掉落一样。他喊停了会议,独自走到隔壁办公室,写出了歌词。
他最喜欢的一句是:“重新把熄灭成灰的篝火再点燃,看一遍烟花绽放时会何其绚烂。”
“其实意思大概就是说已经过去的事情就已经过去了,但是它会留在你的回忆里面,往回看都会是美好的。”他对记者说,“如果把每一件事情都当成一个经历来看待,就会很好。”
文章同样如此。
他在《环球人物》专栏“王源说”中写的第一篇文章,叫做《挪威的雪》,写的是他在工作途中所见的雪景。当时的少年,最爱用的是描写和抒情,用心写着很多漂亮的句子。到了今年,他更常记叙和议论,江边骑行、夏日垂钓、西藏公益,他的讲述范围已经从景拓展到人再到自己的内心收获。
王源用“出击型”来形容自己从小到大的工作心态,很多时候,消除忐忑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他常常“复盘”自己走过的路,还是会懊恼自己不够努力。采访正式开始前,记者开玩笑让他给自己20岁以前的人生打个分,他给自己打了“70分”。
“当时我可能觉得已经做到90分了,但后来再看就觉得自己只做到了70分,我会想为什么不再逼一逼自己努力一点呢?”他说,“20岁以前,我见过了一些事情,也有了很多思考,我想在以后的时间里,可以更成熟,更稳重,然后做到更多更好的事。”
重庆 VS 北京,寻找新的平衡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许多人“被迫”有了一段休息期。王源也是如此。从学校回国后,他在厦门经历了一段隔离期。上一次来到这座城市,是他和《地久天长》剧组一起参加第三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礼。
由于时差,他的生物钟被迫颠倒,有时候早上七八点睡着,晚上六七点就会醒来。因此,看到最多的景象,不是深夜的海,就是海平面上初升的太阳。这种“日出而眠,日落醒来”的体验,有时反而给人带来了些许万籁寂静的时刻。
“这种时候反而想了很多,想很多有的没的的事情。想曾经来过这儿,想过去发生的事,想接下来的工作,想未来该怎么办……”他说,“之前我工作很忙,很难有机会思考这么多。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让很多人受到伤害,这些都让我对生活、对生命有了新的看法。”
他有了一个最深的感触:人生无常,还是应该让自己快乐一点,还是应该多去做自己内心真正想要追求的事情。
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尤其是对一个身在娱乐圈的人来说。在许多人的认知里,他似乎是个一夜爆红的明星,没有经历过太多洗礼,也没有坐过冷板凳,一出道就是一个字——红。
事实上,在所谓的爆红之前,重庆大江小学的王源同学还只是个“游击歌手”。11岁时,他成为练习生,以一种参加兴趣班的心情展开了自己的起步之路。家、学校、公司,三个地方是根据地;闹市街区和唱歌比赛现场是游击地。在人来人往的地下通道,他举着麦克风说:“大家好,我是王源,今天在这里唱歌,是声乐老师希望我锻炼胆量,希望大家喜欢。”他唱着《旋木》,有人驻足聆听,有人拍照录像,也有人匆匆走过。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不到3年时间,王源从网络红到线下,从重庆红遍全国。而在日后的无数报道中,那些艰苦训练、练唱的场景被媒体不断提及。在父母眼中,突如其来的成名让王源瞬间从懵懂状态进入了一个大人世界,似乎就此错过了正常孩子该有的少年时代,他的母亲在采访中提到,如果再选择一次,绝不会让儿子在这么小的年纪入行。
外人眼中的“失去”,在王源看来更多的只是“应该付出的代价”,他深知有许多比他更努力的人,也有许多比他失去更多的人,却始终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上天不可能让你得到一切,我已经拥有很多了。”他对记者说,“自己努力是一部分,机遇也是一部分。”他感念于一路走来的“好运”,所以从不因为那些失去觉得委屈。每当记者问起是否后悔年少入行,他也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后悔。”
唯一让王源真的觉得遗憾的,是过于繁忙导致不能好好消化所有经历。
有一次,他回到重庆,再次路过当年唱歌的地下通道,突然觉得恍如隔世,“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
今年生日会,他办了一场整日直播,把大量时间和镜头留给了自己的家人、朋友,也重新回到地下通道唱了一首《旋木》。在他看来,20岁是一段旅程的终结,更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以这样一种平行时空般的形式庆祝,也是给自己的祝语:谢谢经历的一切。
采访时,王源对记者说:“我给自己的一个祝福也好,要求也好,是希望能更做自己,这不是说要叛逆或者怎么样,而是能让自己的时间有更合理的分配,在该努力的事情上专心去努力,觉得累了的时候也可以稍微休息一下,而不是盲目地一直往前冲。”
少年奔波近十载,此时此刻,他找到了更好的自洽之道,借以达到内心的平衡。
身份 VS 自我,唯爱不累
火辣辣的山城重庆,大山大川练就了这片土地上的人——耿直爽快,霸气坚定。生于斯,长于斯,王源本性中亦有着典型的重庆风格。很长一段时间,他常被形容为“乖”,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在乖巧外表下,他逐渐展现出的是内心的锐气。2017年底,他主动报名参加《蒙面唱将猜猜猜》。这是档歌手需要用面具遮挡住脸唱歌的节目,他说:“就是希望大家能在不知道我是谁的情况下听到我的歌声,不要有任何滤镜。”
2019年初,王源又力排众议参加歌手原创类节目《我是唱作人》,每一期都必须带来一首自创曲。节目里,他唱过少年心事,也演绎过热血说唱,有过好成绩,也经历淘汰,节目导演车澈评价他这次是真正意义上以一个创作歌手的姿态站在舞台上。在参赛的第三期,王源唱的是自己作词作曲的《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唱到流泪。
世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
面对其实只有一个人。
一个人在夜里哭着,
哭到头疼直到睡着,
没有人能真的理解你啊……
这首歌令车澈备受动容,这位打造出多个爆款综艺的资深前辈评价王源为“最令人惊喜的歌手之一”,他说:“这个世界真的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你的痛,你的难受,是别人所无法感知的。”
在《环球人物》专栏“王源说”中,王源写过一篇题为《独处的时光》的文章:“我曾看到一句话: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够了解自己,反而是外界评价对自我判断的影响更大,因此我们常常困于迷茫和彷徨。”
世界上的确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人可以在自我感受中前进蜕变。
蒙面唱歌、参加比赛、出国留学、攻读音乐,王源的这些选择在很多时候并没有得到身边人的广泛支持,甚至很多人劝他“再考虑考虑”。
“有人给你提出反对意见吗?”记者问道。
“有。”
“那你是怎么想的?”
“我也忘了是在哪儿看到的,应该是最近看电视剧里说的吧,台词里说我试过了好多东西,但是这些都不是我喜欢的,我只有做我喜欢的事情时才不会累。当然别人意见很重要,但是到最后还是得自己做选择。”
他已经学会用自己的步调过自己的人生。采访里,时间分配、目标定位、自我选择,这些词不断出现,王源更想做的是一个靠自己发光的人,而不是单纯在他人眼里发光的人。
王源有很多音乐圈的前辈,说只要他需要,随时都能来帮助他、指导他,但王源很少去麻烦他们,他始终觉得自己的基础和能力并没有到这样一个阶段,需要更多乐理和知识上的积累。因此,在大学选择专业的十字路口,他选择了在外人看来更为艰难的音乐。
刚出道的时候,王源上网去看网友对自己的评论,看到骂他的言论就会偷偷躲在被子里生气,“自己也骂回去”;现在,他已经和这些外界的声音和解,“不喜欢你的人说的话其实很好分辨,但如果是很中肯的评价,我真的会很认真听,而且会很感动。”
刚出道的时候,王源第一次创作歌曲,哼着哼着就把调子录下来,然后回去慢慢补充。现在,他对创作有了另一层理解:“我以前的观念里唱歌和写歌一直是为自己说话的,但后来有人告诉我不仅要为自己说话,还要为别人说话,我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为理性、更为自由的人生态度?20岁这一年,王源选择跳出繁复的犬马世界,也跳出禁锢在自己身上的零碎枷锁,和解但不随波逐流,一面前进,一面平衡,借以看到更宽阔的世界。
原标题:独家专访丨王源:20岁的进击与平衡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