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环保官员写涉污染小说 曾有官员对号入座表不满

10.04.2015  11:07
 河北省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的《霾来了》,昨日经作家出版社再版8000册。

  这本在网友看来“很猛”的小说,除了雾霾的话题,作者环保官员的身份也吸引颇多关注。李春元说,不会怕写小说得罪人,《霾来了》并不是结束,第二部环保小说很快亮相,打算写环保三部曲,也可能写四部曲、五部曲。

  《霾来了》,李春元火了。作为全国距离北京最近地级市廊坊的环保局副局长,去年6月,李春元撰写了全国首部以治霾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继此前印刷万余本,昨日,作家出版社重新再版8000册。

   情节猛:县长挪用环保经费盖大楼

  环保官员写雾霾,毫无疑问引人关注。书中的部分情节更引发不小反响。

  某地环保局局长跟县长争吵,起因是县长想把一笔给环保局治理污染用的预算,挪到给安全生产管理局盖大楼、某地环境监察支队副队长收了排污企业老板的贿赂、市区内近期连续发生数起蒙面人借雾霾深夜入室盗窃案。

  小说中这些虚构的情节,用李春元的话说,基本来源于现实。有的是媒体上报道的,有的是和同行们交流时听来的。当然,小说得有可读性,所以有些情节是戏剧化的。

   有官员对号入座打来电话表不满

  李春元说,《霾来了》分为四个部分,寓意一年四季;一共65个章节,寓意“六五世界环境日”。小说刚动笔时没什么头绪,写着写着就来了灵感。写书那阵,李春元的衣兜里总装着台历纸,有时走在路上,突然想到什么,就写下来。

  他的初稿都是手写,每写完一部分,就请同事帮忙打成电子版。这些“第一读者”看了之后,就提醒李春元,“这个是不是写得太猛了?”“您再往回收收吧。

  李春元说,大家现在读到的,已经是再三修改的。为了不被人对号入座,他还特意把小说里的很多地名用字母代替了。

  但还是有对号入座者来质问李春元。一位官员曾打电话问“你怎么把事情说得好像都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引进那些污染项目,也是为了发展经济。”李春元听了很生气:“这不是你的问题,是谁的?哪一级政府告诉你,为了搞经济就可以引进污染项目?”对方一生气就把电话挂了。

   环保官员视该小说为“工作指导手册

  正因为书中那些官场博弈和利益纠葛的情节,一些环保官员将其视为“工作指导手册”;有公众把它当作防霾参考,也有环保企业视之为产品开发指南。另外,也有人说环保官员写小说不去治理大气,有不务正业之嫌。

  面对外界的各种评论,李春元表示,《霾来了》并不是结束,第二部环保小说正在“中途”,很快亮相。他打算写环保三部曲,也可能写四部曲、五部曲,只是,一部部深入,除了大气,还有水、土等众多环境问题。

   对话

  写出《霾来了》,更期盼“霾去了

  10个月前,一本《霾来了》,把河北省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推到风口浪尖,并持续发酵。这其中,有支持,也有质疑。为什么写小说?京津冀联防联控廊坊扮演什么角色?李春元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专访。

  谈小说

  “为事业,我可以得罪人

  新京报:作为一位环保官员,为什么会写关于雾霾的小说?

  李春元:我在廊坊环保局分管宣教工作好几年,有一项常规工作就是每逢节假日、主题日,给市民分发宣传环保的小册子,可很少有人会仔细看这些东西。我就开始琢磨,用什么形式宣传环保,才能让大家愿意看。

  大概3年前,我试着把身边的事和我所知道的各地环保人的事糅在一起,写了几个短篇小说,在《廊坊日报》发表后,反响不错,有朋友来电话告诉我他看了之后觉得挺害怕。我说你怕什么?他说:污染都那么严重了,怎么还有人搞那些个污染环境的项目呢?这霾再不好好治,咱们就玩儿完啦。

  收到这些反馈,我就决心再写个中篇小说试试。结果报上一登,局里领导和同事都很支持,他们就给我出主意,再写长点、写大点,干脆写本书得了。

  新京报:部分官场博弈的情节,不怕得罪人吗?

  李春元:说实在的,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为了事业我可以得罪人。写作的过程中就有人劝我“别瞎写了”。还有人跟我开玩笑说“老李啊,都不敢跟你说话了,说了你又要写进小说里去了”。我觉得,99%的舆论表达,还是支持和赞扬的,没有直截了当来找我打架的。这本小说吸引读者的不是小说本身,而是因为它的题材触及了人们当前最关心的话题之一,雾霾。大家关注《霾来了》,其实是怀着对“霾去了”的期盼。我想用这部小说尽到我身为环保人宣传环保的责任,表达我对中国环保人的敬意。干环保真的不容易,我希望社会大众能更多地理解我们,支持我们。

  谈批评

  “我只求良心无霾

  新京报:如何看待有人质疑你作为环保官员写小说“不务正业”?

  李春元:有人说我吃饱了撑的,花这么多时间写小说,怎么不去治霾?有些人不了解情况,作为一个分管宣教工作的环保干部,我写环保题材的小说,恰恰是在尽责。但我不会生气,我只求良心无霾。我不经常上网,这些声音,是新媒体时代的正常反应。

  新京报:小说对公众科普雾霾,效果如何?

  李春元:我个人不好具体评价。我应该更多地找自己还有哪些问题没有给群众伸展到,我作为分管宣传的基层环保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吸纳群众的意见,如何跟公众传达雾霾是什么,这是我的本职工作。《霾来了》本身对环保和大气污染治理起到的宣传和鼓励作用,写作小说时没有预料到。

  谈环保

  “联防联控前提是连心

  新京报:京津冀联合治污过程中,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地级市,如何看待廊坊的投入?

  李春元:廊坊与北京、天津相比体量虽小,但离北京、天津最近,所以任务很艰巨,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话说,必须讲大局,必须全力以赴。

  京津冀三地联防联控,能否跳出自家一亩三分地,在共担风险之外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实事求是地讲,这将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联防联控的前提是连心。我个人认为,心不能连到一块,联防联控不会搞得实实在在。

  为保障一些重大活动,廊坊跟北京周边其他城市一样,企业会停产限产,人们的生活会受些影响,怎么去保障大家的利益不受损害,这也是当地政府需长期关注和面对的问题。另外,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问题,要维护首都环境的安全稳定。最近,北京的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我们也同步修订,跟北京联动治污。

  新京报:廊坊是全国空气最差城市榜单“常客”,后悔转业到环保部门吗?

  李春元:我从部队转业,部队的教育是服从组织分配,不能说后悔不后悔。在这个岗位上,应该按照组织的要求,尽最大能力把事干好。

  两年前我们去街上发宣传册,有市民质疑“还发什么发,空气都这样了!”如今我们会特别高兴地去街上,廊坊市民会觉得我们辛苦了,确实这两年廊坊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他们也认识到环保不容易,人人都有责任。

  我在街上走,别人问我天气好吗,我就把实时数据给他看;有人提出疑惑,我就解释哪些问题不全是环保局的,我会实事求是的回答。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邓琦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