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隐藏在大学城的虎溪老街 曾是成渝古道上的重镇
虎溪老街上的文昌宫石朝门。
虎溪河上的老石桥。
老石桥上残存的龙尾石雕。
说起中梁山与缙云山之间的大学城,相信重庆市民都不陌生。特别是城中的文艺青年乃至文艺中老年们,到川美虎溪校区观赏油菜花或到罗中立美术馆看展览;到303青年剧场看话剧或到少数花园参加一场文艺沙龙……都会在微信朋友圈里小晒一下。
而老炼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寻幽访古的人,还有一个地方值得一去,那就是隐藏在大学城中的虎溪老街。
虎溪河
找到虎溪老街并不难——穿过双碑隧道转入车水马龙的大学城南路,在与大学城中路相交的十字路口掉头后前行约300米,拐进旁边的一条小道,就进入了虎溪老街。老街上的居民大多数已经搬迁,但老街的格局犹存,菜市场、老茶馆、小面馆都还在继续营业。
在茶馆里喝茶的陈大爷向老炼讲述了虎溪场的来历——虎溪河源于缙云山脚下一个名叫“龙洞水”的泉眼,传说从前龙洞中有条桀骜不羁的白龙,时常来此兴风作浪,祸害百姓。不知何时,来了两位云游的高僧,在上游修建了一道河堤,切断白龙的来路,又在河堤下游以巨石修桥,将白龙等一众恶龙压在巨大的桥面石板与桥墩衔接处。两位高僧圆寂后,化为两头石虎,卧于桥头。为了纪念他们,人们自发筹款在石虎身后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虎头庙”;流经庙前的溪河,则为“虎溪河”,河边的小镇自然就成了“虎溪镇”。
传说归传说,关于虎溪镇的源流,却是有史可考。据史料记载,明代就在此设虎溪里,清康熙四十六年改编属直里九甲,乾隆以前已有市,名虎溪场,场期二五八。民国初,以虎溪为乡级政区,1930年建虎溪乡。
老石桥
在老重庆的历史上,虎溪还因是成渝古道上的一个重要场镇而闻名,仅次于东大路的川东小路(也称西北路成渝北道)穿镇而过。
从成都到重庆之间的古道绵延数百公里,道路崎岖,通常商客与行人至少需要十多天的路程方能抵达重庆。在到达重庆的最后一段路程,经由璧山到重庆尚需两天路程,因此,虎溪古镇就成了他们中途恢复体力的理想驿站。陈大爷说,听老人讲,那个时候虎溪河好热闹哦,上街下街,到处都是茶馆酒馆,客栈也有好几家。
如今,虎溪老街上的老房子大多人去楼空。但站在虎溪河边,还能依稀感受到这个昔日古道重镇的风采。最实在的物证就是两座老石桥。在虎溪河由下至上约500米的河道上,有小桥、安定桥和高桥跨河而立。
位于下游的小桥,虽然规模不大,却是当年由重庆方向进入虎溪场的必经之路。而位于上游的高桥,就是传说中高僧镇四龙的地方。高桥的得名,在当地也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位于虎溪河上游,地势比小桥高;二是由于该石桥桥高石巨,故名“高桥”。高桥是一座五孔四墩石板桥,站在桥上,老炼确实看到了四条石龙,不过由于年生久远,位于上游的龙头已严重风化而难辨踪迹,但位于下游的龙尾却保留了大概的形状,石刻的鳞片与云纹都清晰可见。老石桥做工精细,虽然在经历了2007年的大洪水之后,一块巨大的青石桥板已经垮塌,但整个桥身依然挺立如初。站在下游往上看,脚下的石滩与桥头的黄葛树和老桥一起,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面。
文昌宫
过高桥,上十八梯,就是当年的文昌宫旧址。虽然高大石朝门上的字迹已风化难辨,但门额上精美的深浮雕纹饰却依然栩栩如生;石朝门后面的残垣断壁间,还散落着许多古旧的石质建筑构件,当年楹联匾额的书法雕刻,还清晰如初;穿过石朝门前一段幽暗逼仄的过道,眼前竟豁然开朗——这是一个居高临下的面河而建的院落,主体建筑竟然是一栋两层的小洋楼。
历史上的虎溪镇,文物古迹甚多,除虎头庙和高桥之外,还有禹王庙、天上宫、南华宫、文昌宫、泰山石;入场口的山梁上还耸立着两座贞节牌坊,周边的福星寺、显灵宫、三圣宫、佛耳岩、永兴庵、王家庵、观音庙等。据沙坪坝区文管所提供的文物资料显示,在虎溪老街上,还有一处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万家宅院,宅院建于清代,是集建筑艺术与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老炼好不容易找到它,却是大门紧锁,不得入内。
不过在老街上,还不时可以见到中西合璧的小楼以及临街的圆形罗马柱,向人们展示着这个古道重镇曾经的辉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炼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