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当起代理妈妈 这个春节不孤单
秦挺辅导祈幔功课。
大年初二,重庆石柱县大歇中学开展“特殊家访”走访留守儿童。班主任秦挺来到了13岁的祁幔家里,辅导功课、聊天谈心,让这个春节多了一份浓浓的温情。
大歇中学共有723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有458名。和大多数留守儿童一样,祁幔的父母均不在身边,跟着老人一起生活。
妈妈寄来两件新外套
父母今年不回家,放弃去浙江团聚的机会,石柱大歇镇的祁家两姐妹留在家里陪外婆一起过年。
春节期间大歇镇气温不到5℃,祁浪灌好热水袋递到外婆怀里,然后和妹妹祁幔在小书桌上复习功课。“爸妈今年都没回来,虽然很想念,但我理解他们。”说起与爸爸妈妈聚少离多的生活,祁幔很淡定。
祁幔的父母常年在浙江打工,妈妈在皮鞋厂工作,爸爸当司机。外婆在家干农活,种土豆、青菜,补贴家里生活。尽管家离学校只有10分钟的路程,从小学开始,祁幔便开始在学校住读。
“在学校,老师会给我们辅导功课,同学也会和我一起玩。我不觉得孤单,大家都很照顾我。”读初二年级的祁幔已经完全适应了住校生活,洗衣服、叠被子样样都会。
“有时候会想妈妈,受了委屈就尤其想。妈妈对我很好,春节还特别给我邮寄了两件冬天的外套,我身上这件粉色的,还有一件白色的,都是她给我挑选的礼物。”说起妈妈,祁幔脸上挂着笑容。
长大不让爸妈太辛苦
今年春节,祁幔和祁浪都在家陪伴外婆。祁浪在西南政法大学读大三,正在准备司法考试。她也是妹妹的“小老师”,给妹妹辅导功课,完成寒假作业。
“有个姐姐很幸福,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去年寒假,姐姐还带我去她的大学玩了几天。”祁幔说,她也想上大学,以后找一份好的工作挣钱,让爸妈不再那么辛苦。
祁浪告诉记者,妈妈已经有5年没回家过年了,爸爸两年回来一次,都是为了给姐妹俩挣学费。“我的学费一年7000元,加上生活费和我妹妹的学费,一年至少需要一万多元。”祁浪说,妈妈54岁了,害怕被辞退,所以不敢回来。
一句寄语一份期望
午饭后,祁幔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妈妈,你今年真的不回来吗?”祁幔小声问。
“妈妈本来是要回来的,但临时买火车票太难买了。”
“哦。那你和爸爸在那边注意休息,不要太累了。”听到妈妈的答复,祁馒一脸失望。
“来,祁幔,我们来看看你的寒假作业,有什么问题,老师给你讲。”班主任秦挺及时打断了母女的对话。在秦挺眼中,祁幔在班上是纪律委员,是老师的小帮手,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她性格开朗,也很爱与同学交流。但毕竟是个孩子,需要关爱。我们鼓励孩子给爸妈写信,也会与她定期进行心理沟通。”秦挺非常理解孩子们对父母陪伴的渴望。
临走前,秦挺在祁幔的笔记本上写道:“把每一步路走好走扎实,实现自己的梦想。”秦挺说,对于留守儿童,不仅要关心他们生活、学习,更需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学会分享。
本报记者 王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