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帮扶相对贫困户注重实效 扶持资金全部用于发展产业

07.12.2016  17:45

最多还有一个月,我的儿菜就该上市了。”12月5日,璧山区丁家街道三五村村民杨远龙站在自家菜地旁,看着长势喜人的儿菜,掰起手指开始算账:“一亩地三四千斤,一块五一斤,这两亩地就得有上万元的收入。

多亏了好政策扶持!”老杨由衷地说,2000元产业扶持资金,看起来不多,但将自己扶上了致富路。

截至11月底,璧山区1117户相对贫困户,每户2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全部到户,将帮助他们走上靠产业致富的路子。

小康村里“补短板”  全区遴选相对贫困户

经验收,2015年底,璧山区的3个市级贫困村和建卡贫困户中的501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当年脱贫人口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54元。

这并不表示我们的扶贫工作已经结束。”璧山区农委主任欧文礼表示,贫困是相对存在的。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后续工作,区委区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启动对相对贫困户的扶持工作。“就是在小康村里‘补短板’。

根据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璧山区把相对贫困户的标准定为:上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250元、家庭有劳动力的,即成为相对贫困户;而家中缺乏劳力的低保户和五保户则不纳入,这部分人用政府兜底政策和五保政策予以保障。

到5月中旬,璧山区经过摸底核实,共有1117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250元的农户,他们被纳入相对贫困户,接受帮扶确保脱贫。

扶持资金全部用于发展产业

杨远龙就是其中的相对贫困户。老杨年近六十,与老伴两个靠种地为生,以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将就吃饱,要吃好还是差点。

纳入相对贫困户后,他很快见到了丁家街道综合科的帮扶干部,人家问:“你想发展什么产业?”“你能发展什么产业?”“我一把年纪了,就会种地……”经过一次次协商,最终,帮扶干部为老杨定制了一个脱贫计划:养一头猪,种两亩儿菜。

可是,钱从哪里来?老杨说:“我要是有钱,早就开干了,哪会等到今天。”但他的疑虑很快消除了——街道干部带着他到市场选购了猪仔、儿菜苗以及化肥等,花了2000多元钱,他自己只给了零头。“这个政策好!”老杨所有的话,都汇聚成了这一句。

这并不是特例。该区农委明确,对识别的相对贫困户落实帮扶措施,第一步就是安排2000元产业扶持资金,不发放现金,全部用于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三五村村支部书记肖杨勇告诉记者,三五村有种植儿菜的传统,在听取相对贫困户意见的基础上,这笔扶持资金多数用于发展儿菜产业。“从种植、栽培到销售都有比较成熟的模式,大家干起来更放心。

截至11月底,璧山1117户相对贫困户的扶持资金全部到户,其脱贫也有了产业支撑。

此外,璧山区还筹集资金,按照50元/人的标准,为相对贫困户购买扶贫小额意外伤害保险;按照50元/人的标准,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按照110元/人的标准,购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欧文礼表示,此举意在提高贫困户的抗风险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的可能性。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