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民共享生态建设成果——《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林业公报》解读
近日,市林业局发布了《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林业公报》(简称《公报》,详情见6版),这是我市首次发布此类公报。那么,这一《公报》的发布有何特点、意义,对市民又有何益处,记者为此采访了市林科院院长石胜璋。
记者:为何会发布此《公报》?
石胜璋: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和重要性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市民关注,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之一,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努力。此次发布《公报》,一方面是为了总结近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就是让广大市民能充分了解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并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记者:此次发布的《公报》包含哪些内容?
石胜璋:《公报》对近年来我市林业系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涉及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生态文化行动,以及主要的工作措施等章节,内容丰富、事例繁多、数据详实,全面介绍了重庆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行动内容和阶段成效,让人对我市现今林业生态现状一目了然。
记者:《公报》的发布,对市民有什么具体影响?
石胜璋:《公报》的内容十分详实,对社会各界来说都有巨大的影响,首先是对全社会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一剂“强心剂”,让大家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实实在在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其次,就社会各个阶层而言,对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的人士来说,他们能对重庆现有生态文明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从事林业产业发展的人来说,他们能从中看到我市林业产业发展的趋势,甚至能从中找到商机;对普通市民来说,则能深刻感受到身边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包括森林面积的增长、生态食品的增加,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数量的增加等等。
记者:此次《公报》由林业系统发布,它有何特点?
石胜璋:林业系统是我市生态建设的主力军之一,所以此次《公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反映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巨大变化。
例如在生态建设方面,全市林地面积达到6551万亩,森林面积达到55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全市森林空气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从2011年的777个/立方厘米增加到2015年的980个/立方厘米。在湿地方面,到2015年,全市湿地面积达到310万亩,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12个,总面积116万亩,建成湿地公园26处,面积37.2万亩等等,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我们身边生态环境的具体变化,体现了我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让全民共享生态建设成果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