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风投搭一座购买美国技术的桥
唐浩夫(左三)在美国考察。受访者供图
从华尔街到陆家嘴,唐浩夫逐渐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投资路径。
实际上,在做投资人之前,唐是家族企业指定的接班人,他说正因为如此,他比其他投资人更了解传统制造业。也正是这样,他管理的基金来自于制造业,而未来的投资方向锁定的也是制造业。
不过,他对于国内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有很深刻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他希望通过搭建一个以实体企业家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投资、引进和消化美国先进技术为中国所用。
重庆晨报记者 李璐 报道
唐浩夫的名片比普通的要大一点,除了自己所创办的创瑞投资公司和所管理的两个基金的名称之外,名片多出来的部分用来展示他的六个社会职务,其中唐浩夫最看重的职务应该是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市产业推广的驻华代表。
这张名片很好地展示了唐浩夫本人所管理基金的募集与投资路径,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他着力打造的并购美国先进技术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他管理的资金多来自长三角一带的传统制造企业,这些企业主多是他在各个名校的企业家培训班的学员,而唐所管理的基金投资的对象则是美国的先进技术企业。
如果回过头来看唐浩夫的游学与职场之路,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他为什么选择了当下的路。
第1阶段
911改变了人生选择
唐浩夫1976年出生于四川内江,后来重庆直辖,唐父将企业迁至重庆,他也跟着落户成为重庆人。因为家里的小孩就只有他与妹妹,所以唐很早就知道自己会是家族企业的接班人。因此他很早就参与了父亲的生意,而且将学习目标也和接班捆绑起来,所以选择考入厦门大学市场营销专业。
1999年毕业后,唐浩夫进入美国桥港大学,攻读金融计算机硕士。到美半年后,唐为自己找了一份工作,在纳斯达克股市管理后台数据库,是一个软件工程师。唐由此开始学习金融知识,并希望借此加入互联网创业大军。
随后就碰到了众所周知的911事件,直接刺破了互联网泡沫。2002年4月的时候,唐目睹了众多互联网企业的倒闭,他只能重新考虑未来的创业方向。由于身处纽约的核心金融圈,耳濡目染,他还是决定从金融入手,此时他已经拿到了硕士学位,很快就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专业,正式开始了金融事业的探索。
2002年底,有着名校身份的唐浩夫成为了华尔街的实习生,一开始处理的多是一些辅助工作,比如帮助基金经理写报告查数据。有计算机背景的唐干起来得心应手。此外,唐浩夫发现自己在国内学的市场营销给了他很多帮助,风险投资需要评估市场情况和企业经营能力,唐在这方面的知识结构让他获益良多。
因为唐的家族企业曾经一度是矿山设备和房地产,唐在家族企业的参与经营使得他对企业经营的了解比其他只有学校经验的竞争者相对要多,这使得他很快转正、进入核心业务岗位开展工作。
唐浩夫逐渐学习到,投资前通常有很多考察步骤。比如需要到企业内部确认各种细节,包括财务、法律、销售等,然后再与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对比,再看销售规模、竞争优势、费用比率、资金使用方向。唐说,风投要求投资人具备真正的企业经营经验、金融市场的知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唐后来从风险投资公司跳槽到另一家私募基金公司,做成了几单并购案。其间唐父离世,留下的企业规模颇大,他也一直在接班和放弃之间摇摆不定。到了2006年,彼时30岁的唐已经是PE公司的高级投资经理,但为了处置家族企业资产,只能辞职回到国内处理相关事宜。
国内创业
第2阶段
软银带来了第一单生意
处理完家族企业的事务之后,唐开始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打算。他发现,除了互联网泡沫破灭的那段时期,其余阶段美国对中国的投资一直在增长,很多VC(风险投资)都纷纷在中国投资,这代表了未来投资的趋势。
唐浩夫觉得这个领域是他的优势,他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在美国融资。2006年唐与朋友合作开了第一家金融顾问公司,并在当年完成了一个落户于成都的美国医疗企业奥泰医疗的融资项目,该企业是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的核磁共振的整机生产商,研发部门则在美国的俄亥俄州。唐浩夫帮助这家企业获得了SIG和启明创投的1500万美元投资,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个项目,搭建起了和美国俄亥俄州的投融资通道。
说起这个创业初的项目,唐浩夫觉得颇有戏剧色彩,当时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其实最初是找软银的上海办公室,后来因为唐的公司正好开在软银隔壁,创始人顺道递过来一份商业计划书。
唐的创业开始得相对顺利,他说自己和合作伙伴就是最大的生产力,当时他个人认识超过100家VC,不断的信息交换给他带来了不少生意。而现在,唐合作或交流过的风投机构已经达到了800多家,合计有1400多位有体量的风险投资人与唐的机构保持合作关系。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2009年,唐浩夫创立了自己的上海创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始的业务主要也是作为融资顾问帮助企业和VC对接融资。唐浩夫说,他的角色在其中一方面是帮企业把融资所需要的各项准备做好,另一方面是帮助企业抢时间抢注意力。“要知道这些VC每年收到的项目太多,用我们的专业去帮助企业提高与VC接触的速度,同时扩大接触VC的广度。”
显然有的时候还需要唐依靠私人关系去把这些VC的大佬约到企业考察,他称这些积累都来自于不停地做项目。唐给自己定的底线是,对企业的判断能力不能低于VC,“顾问要有价值,你的判断得比VC来得更快。”唐说,如果老是给VC一些垃圾信息,那和VC直接对接企业家没有区别。而如果可以有效筛选企业并提供给VC,那么VC会对融资顾问的推荐形成一定的信任。
项目没有绝对好坏之分
在融资顾问眼中,一个项目的好坏如何分别?唐浩夫说项目其实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为何仍有众多VC都在追抢所谓的“好项目”?
唐浩夫认为这恰恰是中国VC年轻的表现。自2009年10月创业板开闸,中国出现了数量众多的VC公司,大家都在走同一个独木桥(同一种投资策略),就是PRE-IPO(抢在企业进行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前的几个月时间之内进行投资),当企业上市顺畅的时候,这种投资风险较小,但退出模式也很单一,如果不能成功上市就有很大的风险。
唐浩夫说,如果从2009年算起,中国VC行业的发展至今不过才5年,还远远没有经历一轮完整的生死周期。而对于有过华尔街经历的唐而言,VC投资绝不止PRE-IPO这一种,“这仅仅是企业作为资本工具的交易价值的成长,而并非企业的内在价值的成长。”唐认为,企业上市主要是打上了证券化标签,增加了股票的流动性,但如果90%的VC都做PRE-IPO,把投资的价格提得太高,投资风险高过了回报,这个投资策略即告失效。
“实际上每个VC都在各自细分市场中具备专长,为什么要去挤一个独木桥?”唐浩夫认为有了人脉、知识积淀、考察模型,VC可以在一个细分市场里领跑对手很多,所以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项目好坏。
只投技术创新企业
也正是基于细分市场的考虑,加上人脉和时间成本的因素,2009年成立公司以来,唐浩夫把自己的项目考察范围锁定在长三角。
2010年4月,唐浩夫开始在浙江大学总裁上市班开课,接着在上海交大开讲股权投资。积累到了2010年,唐曾参与顾问的VC项目已经达到了15个,股权融资金额超过了20亿元。
“在中国,企业融资方式排序前两位的仍然是银行贷款和朋友借贷,大家一般都想不到进行股权融资。”唐说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有万亿级别的债权融资市场,而每年的股市融资额只是百亿到千亿级别。
除了改变观念,唐浩夫还建议企业家不要太专注于自己去搞金融玩概念,“企业家应该去发现市场和产品机会,把企业做好,而如何向资本市场表达,则应该由专业机构来做。”唐说,现在很多企业没有CFO(首席财务官)这个角色。
而现在唐浩夫觉得有一些变化,比如他担任一些学员企业的融资顾问,双方的配合默契正在增长。
而从顾问项目中去发现有投资价值的企业,也是唐浩夫选择的VC路径。从2010年至今,唐做顾问的同时成立了自己的基金,目前为止投了8个项目,投资金额3亿多元,大多投向了先进制造业,其中已经有两家企业实现上市,一家并购退出,其他企业在等待上市过程中,业绩堪称优秀。
“不过中国目前制造业的状况是:国企的创新冲动很低,而民企投入不足。”唐浩夫仔细考察,发现中国制造业中缺乏真正的技术创新,很多企业所谓的升级,往往只是提升产能。唐认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崩溃,也和企业搞产能竞赛有关。
唐浩夫说,扩大规模本身并不是坏事,坏在扩大的产能往往是没有技术竞争力的。而资本在其中能起到的引导作用,就是应该投那些真正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
搭建平台
第3阶段
引进美国技术运作市场
唐浩夫将未来的主要工作重心放在海外先进技术引进方面,而目标国主要是美国。2013年上海创瑞成立了一个“全球先进技术转移中心”,这是比照美国先进的技术转化模式而设立的。
这个方向的选择,来自于唐浩夫的项目积累。在唐做的第一个项目奥泰医疗的创始人的介绍下,2010年,唐帮助浙江明峰建材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俄亥俄州收购医疗CT和PET/CT技术。经过持续投入,目前在CT领域,明峰医疗的CT技术和PET技术在全世界可以排进前五位,已经获得国家12-5科技支撑计划的资格(医疗影像设备领域中全中国仅三家)。
这个项目在唐看来具备标志性意义,因为整个技术标的的价格并不高,中国企业家投得起。而同时,唐通过这个案例,让美国人看到中国企业的并购运作,在当地投了多少钱,创造了多少就业,由此打开了美国俄亥俄州乃至全美的项目通道。
2014年,也是由唐的顾问,红杉资本投资了俄亥俄州一个牙科植牙材料项目。唐分析说,他由过去的项目进入了美国的高端核心企业家和医疗行业专家圈子,然后这个圈子帮他打开了俄亥俄州医疗器械的市场,而未来他会通过积累,进入美国的先进制造业,然后再顺势进入美国的新材料领域。
唐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他希望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搭建一个由500位中国企业家参加的海外先进技术投资俱乐部,引进100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企业。
这个名为“创元会”的企业家先进技术投资俱乐部已经于2014年的12月在上海成立,“创元会”俱乐部成立的当天,有超过50位平均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各行业企业家参与。
唐浩夫表示每年将投资三百万以上建立和运行一个由15名以上海归和投资经理所组成的团队来引进海外的先进技术项目。未来引进的项目需要具有以下的特点:(1)技术上在全球领先(2)已经完成实验室原型或小批量的生产和销售(3)在国外有百亿级人民币以上的潜在市场(4)在中国国内有数十亿以上人民币的潜在市场(5)有国外的VC进行过先期投资(6)价格不会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