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电梯安全 新华网动图实验:软拖鞋易被“咬”
编者按:每年九月份的第二周是全国电梯安全宣传周。在电梯安全宣传周前夕,新华网走访了电梯生产厂家、维保单位和电梯管理部门,希望通过在生产、维护、管理这三个环节的系列报道,让您对我们身边这位常见的“伙伴”少一些误区,多一些认识。
新华网重庆频道9月14日电(赵紫东) 据国家质监总局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国在用电梯达到350万台。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电梯的安装数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
随着电梯数量的增多,有关于电梯安全事故的新闻也不断曝光。国家质监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发生49起电梯事故,死亡37人。今年7月发生在湖北荆州的电梯“吞人”事故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我们身边的电梯安全吗?像荆州电梯事故一样的“绞肉”惨剧会在我们身边上演吗?
在电梯安全周前夕,新华网特意走访了重庆电梯安全监管部门——重庆市质监局特监处和电梯生产厂家——重庆迈高电梯公司,实地探访电梯安全问题。
分析
电梯安全可控
重庆已经排查出重大隐患359项
“电梯是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的产品,只要安装好,维保到位,文明乘坐,市民就不用担心电梯安全问题。”重庆市质监局特监处副处长张望对于电梯安全性表示,通过电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每台电梯,都设有完整的安全保护装置以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电梯运行的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针对重庆10万台在用电梯的安全状况,张望认为从两个方面来看电梯总体上是安全可靠的。
他说,今年上半年重庆质监局对全市在用电梯进行了一次普查,检查小区10045个,下达安全监察指令1089份,排查一般隐患4376项,重大隐患197项,报请政府挂牌整治的重大隐患3项,整治率为96%。
从电梯安全的另外一个方面来看、,针对老旧住宅的电梯安全性问题,重庆在2014年10月31日完成了“三无”老旧住宅电梯改造941台,超额44台完成任务,解决了老旧小区市民的出行问题。
实验
据介绍,目前国内在用的电梯主要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在自动扶梯事故中,自动扶梯梯级与围裙板间隙导致的乘客肢体挤压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垂直曳引驱动电梯中,因乘客错误认为电梯“溜梯”故障导致私自扒开轿门造成的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
新华网针对这两种多发事故进行了模拟实验。
扶梯夹人示意图
4毫米梯级缝隙能卷进软拖鞋
发生夹人事故必须满足三个要素
在重庆迈高电梯公司的帮助下,新华网在一部自动扶梯上模拟了一次夹人实验。
重庆迈高电梯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彬介绍,根据电梯生产技术要求,梯级与扶梯围裙板的缝隙小于4毫米。
他表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鞋子是没有办法被卷入到4毫米的空隙中去。
在随后的实验中,也证明了李彬的观点。
实验员首先将男士皮鞋、女生高跟鞋、软质拖鞋分别在电梯下方把它们放在梯级黄线外,让其挨着围裙板跟随电梯上行。
不过,这三双鞋子无一例外的都因为与围裙板摩擦的关系被挪动到了梯级中间。
第一次的实验表明,就算鞋子与电梯有摩擦,也没有被卷入。
那此前媒体曾报道过的电梯梯级伤人事件又是如何发生的?
李彬解释说,这类伤人事故发生的条件是非常极端的。他们大部分是因为伤者穿了质地较软、薄的拖鞋,将脚越过安全区,同时还使劲“蹭”围裙板导致的。
实验员按照李彬提出的开始了第二组模拟伤人实验。
实验员在一部正常上行的自动扶梯上,让拖鞋前掌越过黄线,不断蹭扶梯裙板。在10秒钟过后,拖鞋前掌部位就向下被卷入到梯级缝隙中去了。
李彬随后叫停了实验。
他拿出被卷入的拖鞋对新华网展示说,按照正常情况,缝隙吞入拖鞋的位置已经达到了成人脚趾的位置,如果刚才的实验是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话,这位市民的五趾就比较危险了。
李彬总结出自动扶梯梯级夹人事故必须满足的3个必须要素。
首先是受害者在乘梯过程中鞋子要越过黄色安全区。
其次是要穿着材质较软、薄的鞋子,只有软性材料才有可能被压缩到足够薄,从而卷入到4毫米的梯级缝隙中。
最后,是受害者要不断对拖鞋用力,使拖鞋与电梯围裙板一直产生摩擦,使拖鞋前掌卷入到缝隙中。
李彬表示,这3个要素缺一不可。市民就算穿软、薄的拖鞋乘梯,只要站在安全区内,不让鞋子与围裙板或扶梯出入口处的梳齿板一直摩擦,也不会发生意外。
电梯“溜梯”示意图
电梯设有多种保护防止一坠到底
除开自动扶梯,轿厢式电梯也是市民经常接触到的电梯一种。
谈到“溜梯”,不少市民神情紧张。
家住渝北某小区的王阿姨上个月就在小区内的电梯里感受了一会“溜梯”
王阿姨说,下午她正准备出门打麻将,在23楼进入电梯后,刚刚启动,就感觉电梯震动了一下。随后就是一阵失重感觉,轿厢内显示屏显示楼层从23楼直接到了10楼。
对于这部电梯的“扯拐”,王阿姨说从23楼直接到10楼的感觉就是在“跳楼”一样。
听到王阿姨的描述,李彬表示“溜梯”其实是电梯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王阿姨所说显示屏从23楼直接到10楼并不是电梯直坠,“跳楼”的感觉也更多是因为在密闭环境中心理紧张导致的。
李彬说,“溜梯”和电梯直坠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
“溜梯”是电梯触发自我保护后的一种安全措施。据了解,每一部电梯都有一个“基站”。这个“基站”就是电梯的返修层。当电梯检测到故障时,出于安全考虑他会以比平时速度小很多的速度停靠在返修基站,再到达基站后进行重新启动。
可以说,“溜梯”是电梯的一种重启过程。
直坠则是电梯故障中最极端的方式。
据了解,一台电梯拥有不少于5根的钢索,这5根钢索只剩下一根都能保障电梯的牵引力。如果在钢索全断的情况下,限速器一旦感知到电梯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的15%,就会联动安全钳进行制动,从而将轿厢牢牢锁定在导轨上。
他说,市民遇到的基本上都是“溜梯”。如果遇到直坠的情况可以说是“用尽一辈子的霉运”也很难遇到。
为了解“溜梯”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实验员在电梯机房制造出电梯“故障”,让电梯进入到“溜梯”状态。同时打开电梯层门,观察真正的电梯溜车现象是怎么样的?
新华网在楼层外看到,电梯由于加装了防“溜梯”的安全保护装置,轿厢并不是想象中的呼啸而过,而是以极慢速度在移动。
李彬介绍,按照技术要求,这个速度被限制在0.1米每秒,相当于正常运行速度的1/20。
遇到电梯故障到底该怎么办
如果市民在乘坐电梯时真遇到故障,重庆市特检院专家建议做到如下几点。
在乘坐扶梯时遇到故障,正确做法是按下扶梯上的急停按钮,让电梯停止运行。
如果是在乘坐轿厢电梯遇到故障,正确做法是直接按报警按钮与值班人员联系,在轿厢内安静等待救援。切勿私自打开轿厢门盲目自救。
对于网传“电梯‘溜梯’时按亮楼层所有按钮使电梯急停”的方法,这种方法并不可靠。
据介绍,电梯在“溜梯”时本身就是一种自我重启的过程,在此时轿厢内的电路板已经不再接受指令,按钮并不能起到刹停电梯的效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