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来了留洋“小老师” 用英语讲述外面的世界
郑宇轩给同学们上英语课 记者 邹飞 摄
志愿者们到李铃家进行家访
对武隆县江口镇的初二学生陈私粤而言,英语只是为了升学、考试而不得不学习的一门课程,大洋彼岸那个讲英语的世界与他们乌江边的生活似乎永远不会有交集。两周前,7名留学生支教志愿者的到来第一次将陈私粤与外面的世界联系了起来。
上课 做猜字母游戏学英语
15日早上11点,武隆县江口镇,位于乌江边的江口中学传来朗朗读书声。讲台上,身着白衬衣的英语老师看起来一脸稚嫩,却说着纯正流利的美式英语。这名英语老师叫郑宇轩,18岁,是美国弗吉利亚州的一名高中生,在美国读书已有两年。
带着学生们读了单词和课文后,郑宇轩教大家做猜字母游戏。他在黑板上画出空格并给出一个提示字母,让学生猜剩下的字母,最后组成一个完整的单词。学生们分成4个小组拍桌子抢答,最先猜对的便是赢家。对大山里的孩子们来说,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很新鲜,每个人都踊跃参加,下课了大家还意犹未尽。
谈心
劝说孩子们继续读书
“我们很清楚,短短3个星期的支教并不能彻底改变他们的英语成绩。”志愿者冯祚临说,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带孩子们认识外面的世界。
“他们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们,甚至还有小秘密。”冯祚临说,每天晚上查寝时,女孩子们喜欢把这个“冯姐姐”拉到床上聊天。在寝室里,冯祚临了解到,这些山里的少女对未来充满迷茫,有人甚至产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因为外出打工的同龄人告诉她们:“读书无用。”
志愿者黄成烨在男生寝室听到的小秘密也一样,每当这时,他和冯祚临都会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们继续读书,“虽然打工可以在短期内带来收入,但读书可以让你们在未来挣到更多的钱”。
家访
望家长支持孩子读书
14岁的李铃家庭比较困难,她有一个辍学在家的哥哥和一个3岁的弟弟。她的父亲常年在广州打工,母亲在家里照顾他们,偶尔帮别人烤烟挣点钱。
15日午饭后,志愿者们来到李铃家中家访。家里空荡荡的,没什么家具,唯一值钱的是挂在厨房的腊肉和圈里的猪。哥哥背着弟弟去割猪草了,只有母亲朱焕英在家。
见到“小老师”,朱焕英有点紧张,用蹩脚的普通话招呼说:“早就听李铃提起你们,谢谢你们教她……”听说“小老师”是留学生,她一脸羡慕:“你们好有出息,以后我们李铃能跟你们一样就好了。”
“小老师”对家访也没什么经验,直白地直奔主题:“阿姨,李铃读书很用功,希望你们继续支持她读书。”“只要她能读,我们肯定支持她,哥哥成绩没她好,读完小学就没读了,我们现在就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了。”朱焕英说。
而李铃则对“小老师”充满了崇拜之情:“我想有一天能跟他们一样,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离别
“老师你们还来不来”
邵冠雄是支教队的“元老”,去年就来到武隆仙女山镇中心校支教。今年,他专门去白果村看望以前的学生,不料一些学生已放弃学业外出打工了。“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做支教志愿者的决心。”邵冠雄说,他希望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山里的孩子们看到读书的意义、未来的希望。
眼下,他们在江口中学的支教快结束了,师生间弥漫着离别的伤感情绪。“有孩子送我们礼物,是彩纸折的星星,非常多。”黄成烨说。
“有一个学生拿着自己的画本,到办公室来找我们给她签名。”邵冠雄说,这个孩子很有画画的天赋,但父母不让她学画画,认为中考、高考才是唯一正道。邵冠雄鼓励她说:“不要放弃自己的爱好,家里不让学也没关系,你可以偷偷地画,保持对画画的感觉就好。”
邵冠雄说,最近孩子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老师,你们不要走好不好?你们明年还来不来?”
声音
我们想用所学为社会做点事
郑宇轩是支教活动的发起人,“在美国的时候,我在网上成立了一个名叫播种者的组织,邀约北京的留学生暑假回国去农村支教”。在行走中国户外公益俱乐部的帮助下,去年他们第一次来到武隆,在仙女山镇中心校支教了3周,今年第二次来武隆,选择在江口中学支教。
“我们能去美国留学,有机会见识外面的世界,这是命运对我们的照顾,但山里的弟弟妹妹们却没这么幸运。”郑宇轩说,他和同伴们希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社会做点事,“短短3周可能没法彻底改变什么,但至少可以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相关
行走中国户外公益俱乐部
邀20名武隆师生游北京
行走中国户外公益俱乐部是由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非盈利性公益、行走、环保户外公益组织。该公益组织已在我市武隆多次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先后为武隆12所学校捐赠价值60万元的图书,组织留美学生连续两年在仙女山镇中心校、江口中学开展志愿者爱心支教活动。
6月下旬,该公益俱乐部将组织20名武隆优秀师生到北京参加公益夏令营活动,将带着他们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游览长城和参观历史博物馆、圆明园、北大、科技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