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白色塔身 南岸下浩百年报恩塔即将对外开放
南宋名将余玠曾作《觉林晨钟》一诗:“木鱼敲罢起钟声,透出丛林万户惊。一百八声方始尽,六街三市有人行。”
觉林寺旧貌
南岸下浩觉林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起,僧人月江及其弟子用时16年在此修建了报恩塔。
近代以来,觉林寺被作为猪鬃厂、皮鞋厂等,现仅有山门与报恩塔留存至今, 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留至今的报恩塔
报恩塔是八方楼阁式九级空心砖塔,砖石混合,通高45米,占地面积150㎡,建筑面积690㎡,塔基周长46米,塔身从下到上,逐层收拢缩小,层周有外突觚棱翘角,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结构坚固,雄伟壮观。
▲报恩塔剖面图
塔内1~6层及9层中心室设有佛龛,7~8层四面均开门。层间构筑盘旋而上的石阶,可由底层直登塔顶,每层均有石廊翘檐环绕,塔顶端是金属铸成的葫芦宝刹。
塔身外墙与塔内保存有清乾隆至光绪年间的石刻碑碣,诸如“人天进步”“高超碧落”“凌云”“七层摩苍穹”等等。
报恩塔作为觉林寺的重要建筑,是清代佛教文化遗迹,也是清人在南岸山水格局中因地制宜创造出的古代建筑艺术,具有较高的宗教文化与建筑艺术价值。
保护性修缮
长期的日晒雨淋使报恩塔出现了外墙酥碱空鼓、生物侵袭,石质挑檐、围栏风化脱落等险情,因此, 2020年,南岸区文物管理所对觉林寺报恩塔进行了全面保护性修缮。
除消除安全隐患外,本次修缮的重要内容是恢复其白色塔身。记忆中的报恩塔是黑色、红色等深色塔身,而历史图片证明它原本为白色建筑。
修缮前的报恩塔(上)
修缮后的报恩塔(下)
修缮内容
塔身外部
墙体:铲除塔身外墙枣红色涂料,根据历史图片恢复文物原有白色塔身。
挑檐平坐与石栏:清洗石构件表面病害及污渍,修补裂缝,用原材质、原样式更换严重破损的栏板。
▲塔顶与宝刹:修补并恢复原有灰顶;焊接加固宝刹损坏的局部构件,保留宝刹表面铜氧化物。
修缮前的塔顶与宝刹(上)
修缮后的塔顶与宝刹(下)
塔身内部
铲除1~3层室内白色涂料,露出原有石蹬道、石墙面,修补缺损、裂缝石材。
令人意外的是,剔墙施工中还发现了内墙清光绪年间登塔游览者的墨迹。
周边环境
本次修缮工程还对文物周边环境及建筑庭院进行了整治,保留了院内黄桷树,并配置了与历史环境相协调的新景观。
▲整治后的庭院
文物承载历史信息,见证岁月沧桑,既是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及时开展文物日常保养与保护性修缮能有效延长不可移动文物的寿命,也将为文物建筑的后续活化利用与对外开放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南岸区文物管理所还根据历史图片及文献资料编制了觉林寺的复建方案。
▲复建方案效果图
当下, 南岸正在着力保护辖区历史文化资源, 结合独具禀赋的山水景观、优良生态与智创科技,散布在长江之南的历史遗迹将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融入城市生活。
原标题:报恩塔 | 见证岁月沧桑的百年古塔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