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区县、部门负责人系列笔谈

20.11.2017  09:46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滕宏伟  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书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的需求更为迫切。

  永川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环境治理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抓在手上,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

  坚持问题导向,优化亲水环境。永川是万里长江进入重庆第一站,必须饮水思源、保护长江。我们要坚持治理与保护结合,全面改善水环境。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施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合理、有序利用岸线资源,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永川因“三河汇碧”而得名,临江河穿城而过,承载了三分之二永川人的用水和2.5万公顷土地农用水。长期以来,由于临江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各方面要求加强治理的呼声强烈。

  我们以“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的勇气和决心,以截污、清淤、补水、生态修复为重点,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明显改善、三年全面达标”思路,实施临江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三河汇碧”的人水和谐宜居水生态环境。

  打牢绿色本底,增添生态红利。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我们要坚持管控与引导同步,打造绿色生活空间。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行动,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大力保护永川自然山水格局和城市生态资源,依托山水相连、植被良好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休闲绿地、生态景观、湿地公园,实施城区道路“增花添色”工程,构筑林在城中、城在景中的人居环境。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办公,提倡绿色消费。坚决控制城市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污染,加大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治理力度,持续推进社会综合噪声和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深化“美丽永川·清洁乡村”行动,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饮用水源保护专项工程。加强村域规划管理,开展农房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也是发展之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好的环境质量和好的经济质量是一致的。

  我们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构建低碳循环产业体系。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着眼多级链条、循环利用,以立体复合、多业共生为方向,构建生态农业体系。推行排污权交易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严格环境准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发展全域旅游,全力提升旅游产业,积极推动永川茶山竹海创建国家5A级景区,依托黄瓜山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做大“乡村时光”品牌,让“绿色资产”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努力用民政福祉托举民生幸福

  江涛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政,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直接服务群众、最为贴近群众,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怀揣大爱之心、爱民之心,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加快构建“大救助、大福利、大治理、大双拥、大服务”格局,努力用民政福祉托举民生幸福。

  加快构建“大救助”格局,努力让群众拥有更多温暖感。古语有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民政要发挥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到2022年确保全市实现城乡统一;要抓好医疗救助提标工作,力争到2020年实现医疗保险报销后救助对象自付基本医疗费用比例不高于20%;同时,还要加大对临时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强化特困人员供养,深化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改革。要用广覆盖、多层次的福祉,让群众感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病有所医、弱有所扶”。

  加快构建“大福利”格局,努力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安居才能乐业,和谐才会幸福。要不断完善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医养结合深度发展。到2020年,全市养老床位将达到25万张;未来三年,全市将新建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重点打造1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五年内,孤儿养育标准年均增长10%,区县级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覆盖率实现100%。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政要用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

  加快构建“大治理”格局,努力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是基本前提,社会治理科学有效是重要保障。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快发展社会工作,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到2020年,城乡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覆盖面达到100%,全市80%的区县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全市基本建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全市培养社工专才1万名,社工人才达到2.5万名,让人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加快构建“大双拥”格局,努力让军人拥有更多尊崇感。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无论是战火硝烟,还是和平年代,军人都是最可爱的人。要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主动帮助解决驻渝部队实际问题,凝聚军民团结奋进力量。要全面落实抚恤优待政策,及时调整兑现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落实安置政策的刚性力度,真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加快构建“大服务”格局,努力让群众拥有更多受益感。构建与重庆发展相适应的行政区划格局,实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计划,谋划建立重庆地名文化博物馆。提升婚姻收养登记服务,建立和完善公民婚姻信息数据库,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推进绿色殡葬和惠民殡葬,让人民在精准便捷的公共服务中更有受益感。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名民政干部,必须筑牢为民情怀、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恪尽职守、夙夜在公,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风雨无阻、砥砺前行,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用一条条给力的“民生政策”,不断拓展群众幸福的深度、广度和厚度!

   扎实推进“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白文农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将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学深悟透、守正笃行,把思想高度统一起来、把力量广泛凝聚起来、把责任切实担当起来,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扎实推进“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万州大地上。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美”。万州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三峡库区腹心,承担着构建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重要屏障、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特殊而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严格执行产业投资禁投清单,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把万州经开区建设成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持续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严把自然资源利用红线,严控生态功能保障底线,严守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全面推行河长制,突出抓好长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让万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一江碧水永续利用、两岸青山美景永存。

  坚持做大存量、做优增量,扎实推进“产业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部署,强调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当前,万州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们将坚持做大存量、做优增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深化“放管服”改革,用好用活工业、创新、商贸、物流、旅游等专项资金,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以招商引资为抓手,聚焦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以创新驱动为支撑,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平台提升、人才聚集、投融资改革四大工程,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国家农业公园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百姓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现阶段,万州“双欠”区情没有根本改变,移民安稳致富、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愿望尤其迫切,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不欠群众的政策账、经济账和感情账,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扎实开展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和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坚持民生为先为重,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抓好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有质量、更高效率的公共服务;聚焦深度贫困问题,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实施深度贫困镇脱贫攻坚三年规划,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八项提升工程,健全脱贫成果巩固八项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如期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打好生态牌 做实绿文章

  张学锋  中共重庆市云阳县委书记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激发新担当。对云阳而言,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全力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筑牢维护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城”。坚持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打好生态牌、做实绿文章,大力实施“八项战略行动计划”,打好“三项攻坚战”,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坚决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云阳大地上。

  坚守生态底线,筑牢生态屏障。始终将保护一方山水作为第一责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划定林地、森林、湿地红线,探索建立生态红线保护制度,设立产业负面清单和禁投清单,划定投资开发禁止区域,严禁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落户,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不断筑牢库区生态屏障,努力让云阳的山水“颜值”更高,让云阳大地“气质”更佳,让库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永存。

  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两条腿”走路,注重利用互联网、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立足山水资源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把生态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培育,按照“景区景点、全域全季”思路,推进“旅游+”“+旅游”,全力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围绕“养老养身养心、食品药品用品”主题,狠抓文化旅游养心、休闲运动养身、幸福益寿养老、健康食品为首、医药产业为重、医疗服务为本六大任务,推进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药材基地标准化、生物医药集群化、医学装备制造产业化建设。推动“山货”变“网货”,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绘就“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画卷,确保如期脱贫摘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为绿色发展惠民提供生动的云阳实践。

  突出生态底蕴,建设美丽之地。努力把城乡建设做美,围绕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生态经济示范县”目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云阳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坚持“把城区当景区打造、按客厅管理”,在城市建设中深度融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元素,精心打造环湖绿道、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景观节点,推进物联网、公共WIFI、智能停车场等城市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康养避暑、民宿度假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旅游、电商、民俗文化等特色小镇。围绕“生态宜居”,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五大件”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围绕“乡风文明”,树立“文明卫生、优生优育、理性消费、邻里和谐、崇尚科学、尽孝尽责、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等“八大理念”,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围绕“治理有效”,探索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农村有效治理。围绕“生活富裕”,鼓励农民创业就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抢抓全市交通建设“三年会战”机遇,加快推动沿江高铁、开云高速、江南快速通道、重庆市翻坝物流中心等前期工作。实施“一小时云阳”工程,提高城乡外联内畅水平。努力让城市留住蓝天白云,延续历史文脉,成为美丽宜居的幸福花园,让乡村留住青山绿水、记住乡愁,成为最美的溯源老家。

   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 全力打造文化大县

  杨树海  中共重庆市奉节县委书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奉节县作为长江三峡历史文化的富集之地,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原文、悟原理、懂原义、用原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打造三峡库区文化大县。

  一是坚持在大保护中利用夔州文化遗产。奉节县阅尽2330余年夔州沧桑,沉淀2330余年夔州文化,遗存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共有文物点53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重庆市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重庆市级优秀近现代建筑2处。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奉节传承千年的文化DNA,承载着奉节的生命根基和历史记忆。我们将牢固树立可持续的保护理念,保护人文资源、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加快大保护式的发展,利用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发挥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思想价值。

  二是坚持在大传承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将依托诗歌文化、三国文化、移民文化、竹枝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夔州文化“忠、义、情、节”四大精髓,以文载道,以文聚力,以文化人,让文化活化起来。将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家国情怀,转化为许党许国许人民、报党报国报复兴的文化特质教育人;将13万奉节移民“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为大义”的无私奉献精神,转化为成就国家伟业的仁义文化感化人;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转化为亘古不变的亲情、爱情、友情文化感染人;将诸葛亮临危受命“临大节而不夺”,转化为高尚的品格节操陶冶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三是坚持在大发展中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我们将坚持“文以旅传、旅以文兴”的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加快申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九天龙凤度假区、白帝城·瞿塘峡5A景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坑地缝世界自然遗产、白帝城世界文化遗产“四区两遗”,培育壮大独具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努力助推奉节旅游提档升级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坚持在大繁荣中做大品牌文化影响。市委主要负责人对奉节县提出明确要求:“要讲好人文故事,利用人文优势、生态优势,这是两个宝贝。”我们举全县之力打造“三峡之巅、诗·橙奉节”品牌,努力用好人文、生态这两个宝贝,让奉节既有生态之美又有文化之韵,成长为全国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在荣获“中华诗城”称号的基础上,我们将乘势而上、再铸辉煌,着力把奉节打造成诗意天地、诗歌高地、诗人圣地,吸引全国各地诗人在此缅怀、探寻、朝圣诗文化,找到情感归依和心理认同;加快推进《归来三峡》实景演艺,通过塑造核心吸引物借船出海,成为三峡文化高地,提高奉节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促进奉节旅游实现由过境地、观光地向目的地的转型升级。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徐世国  中共重庆市丰都县委书记

  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战略高度,将“污染防治”作为决胜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之一,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丰都地处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扎实推进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明确的“八项战略行动计划”“三项攻坚战”,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使丰都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坚定绿色理念,推进“生态铸魂”。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先要坚定绿色理念,把“生态铸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强化绿色价值取向。顺应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期待,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为基本取舍标准,持续创造不断增值的绿色财富。树立绿色思维方式。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首要思维、先决思维,算好经济账和生态账,算好长期账和短期账,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发展。培育绿色生态文化。大力实施生态县、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社区)“三级联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使绿色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坚持绿色本底,发展生态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一心两极三带”生产力布局,推动“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占GDP比重达到80%以上。着力做优以肉牛为重点的“1+6”现代农业。坚持以绿色、生态、高效为引领,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推进肉牛、红心柚、榨菜等农副产品向旅游品、工业品演变,提速打造中国肉牛之都,加快建设国家农产品主产区。着力做强绿色集约工业。加快推进食品加工、轻纺加工、现代建筑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引领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建立健全工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提高项目准入条件和园区投入产出比,推动企业集中、要素集聚、资源集约,打造重庆生态低碳经济重地。着力做靓以文化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两条路径为代表的全域旅游业。大兴旅游二次创业,大力实施“旅游+”,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休闲、养生、研学、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大名山5A级景区创建、南天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丰都旅游由过境游向目的地游转变,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绿色动力”。

  坚守绿色底线,建设美丽丰都。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着力绿化好山、保护好水、守护好家园,让“绿色”成为丰都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严格生态管控。划定林地、森林、湿地、物种四条红线,管护好136.9万亩公益林,加强南天湖市级自然保护区、龙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推动丰都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超过50%。强化生态治理。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整治、水土保持、地灾防治、库区消落区治理、集中供水水源地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全面提升生态质量。完善生态制度。深入实施“河长制”,严格执行产业发展“禁投清单”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抓好中央环保督查突出问题整改,按照“一案一策”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取得实效。

编辑: 赵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