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快特高的“双一流”建设新篇章——“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观察

26.10.2018  13:31

    本报记者 柴葳 焦以璇
    不久前,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当家人”齐聚上海,为着一个共同的议题: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如何抓住机遇推进“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
    “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召开推进会、交流会,非常及时,既可以发现共性问题,也可以学习借鉴各自的优长,以推动下一阶段‘双一流’建设工作的开展。”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王玉杰说。
    双一流”建设进入加速期
    “‘双一流’建设不仅提‘建设’,还关注学科的发展,实际上是给了我们机会,是大学深入思考如何构建适应长远发展新体系的重大机遇。”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明显感觉到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双一流”建设步伐的加快,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有效推动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乃至资源配置、管理架构等方面着眼一流。
    对于部分指标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浙江大学来说,如何面向长远培育一批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优势学科是学校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学校将实施学科内生动力提升计划,以顶尖学科、高峰学科、会聚型学科为重点,瞄准世界一流标杆开展学科诊断,找准学科定位和突破方向,凝练实施有针对性的改革发展举措。”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表示。
    “我们专门研究过世界知名大学目前的学科分布,学科结构中到底需要多少学科有存在感才能保证自己的学科生态。研究下来,有16个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可以保证这所大学有比较好的学术生态。”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坦言,面对这一建设目标,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搭建平台聚人才十分重要。目前,以建在该校的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开端,计划每5年布局国家大科学工程或国家实验室类平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作为地处西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副校长,冷畅俭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抓住“双一流”建设进入加速期的重要机遇尤为关注。“在西部建设一流大学既有利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有助于实现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发展。”冷畅俭希望,一流大学能在西部成为一种区域化概念,通过帮扶,使“双一流”建设真正带动整个西部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
    特色建设迎来“蜜月期
    今年上半年,北京林业大学专门将包括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主席在内的9位风景园林界顶尖专家请到学校,对该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进行国际评估。“我们就想从外界的角度给这个学科把把脉,看看它到底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一个什么位置。”王玉杰说。
    全球创新学院、亚洲大学联盟、首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清华大学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的背后,是学校持续推进全球战略的信心与决心。“‘双一流’的一流既是目标也是标准,创‘一流’首先要有引领意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能够引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能够影响世界思想文化的创新发展。”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
    “实际上,行业特色型大学也是高等教育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维度。”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表示,一批行业特色型大学与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相生相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中的一批高水平大学已经具备了争创世界一流学科的基础,这类大学创建“双一流”,可以促进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有机结合。“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史可以看出,一所大学成为世界一流,除了学术上卓越这一必要条件,也要看这所学校自身发展与服务国家需求的结合度及对社会的贡献度。
    曾勇观察到,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我国仍属于工业倚重型经济形态,在国家经济转型和工业化进程中仍需要各行各业的科技进步来支撑。“行业特色型学校还将继续起到重要作用。”曾勇认为,在这种判断下,行业特色型大学应该在行业特色上做大做强,力争在特色学科上实现重点突破式的非均衡发展,在行业转型升级中寻找新的行业特色资源,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共性规律的基础上寻求差异化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符合行业特色型大学特质的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之路。
    北京协和医学院则把“双一流”特色建设的文章做到了临床医学八年制“4+4”模式的探索上。“临床医学有很多自身特点,我国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做了很多年,但并非国际通行的4+4学制。我们今年推行了包括文科在内的真正意义的多学科4+4学制,虽然也面临困难,但仍将积极争取政策进行前沿探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说。
    高质量建设着眼整体提升
    “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分析北京高等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北京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规模如何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如何进一步提升。”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坦言,实现“双一流”高质量建设,北京市任重道远。
    毗邻北京的天津,类比国家层面“双一流”建设,做了一个地方版的支持和实施方案。
    “按照‘双一流’建设的路径,‘十三五’期间,天津市拿出30亿元专项经费,其中60%的经费用于支持高校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天津市教委主任荆洪阳坦言,地方财政投入,重点还是支持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学科专业。天津市对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进行了重点支持,但在大学学科专业如何更加直接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财政资金如何引导、体制机制如何创新等方面,仍缺乏聚焦。
    “‘双一流’建设从根本上来讲,是大学能力的建设。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我们要将‘双一流’建设和教育综合改革紧密结合,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奠定‘双一流’建设的主体框架。”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表示,要遵循办学规律,充分释放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潜力,实现大学能力建设质的飞跃,奠定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坦言,世界一流大学要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学生,而学生的质疑精神、批判精神、超越精神、自信精神、担当精神显然不是课程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体制层面的系统变革得以实现。
    在“双一流”建设的框架下,浙江省试图在体制机制方面做出改变。比如,给高校在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方面更多自主权,推行高校管理体制负面清单制度等。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郭华巍认为,这些都是在为下一步浙江省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储备。
    “只有整体水平提高,‘双一流’建设才能取得成功。”“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认为,“双一流”只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塔尖,要把塔尖筑得更高更尖,就要考虑塔基怎么筑得更实更牢,就需要有统筹协调观念,用各种机制引导各类大学分类发展,差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