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重庆农业经营体系改革调查
前不久,记者在永川区五间镇双创村村民祝培富的家庭农场里,看到永川城区市民,一拨接一拨地开着车来到这里采摘购买西瓜。祝培富与父母、媳妇一直忙着引导顾客到地里采摘、称秤、收钱。这是该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一个缩影。
“该体系是指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永川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不仅能促进农民增收,更有利于保障农业的健康发展。
现状:新型经营体成为真正的“主体”
“新型经营主体已经成了农业生产经营中真正的‘主体’。”永川五间镇副镇长叶昌红翻开统计名册说,到目前为止,该镇由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经营的土地已有1.3万多亩,占了全镇耕地总面积的54%。
据名册上的统计,五间镇已有经营农业的专业大户92户,家庭农场32户,专业合作社24家,农业企业17家。“这几大类的农业经营体,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经营体系。”叶昌红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担起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
以长寿区为例,全区已建起农民专业合作社281个,入社农户达9.99万户,带动农户10.94万户,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达51.73%;培育起各类专业大户1225户;家庭农场发展到353户;注册的农业企业达1512家。
“这四大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农业经营中的生力军,承担起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长寿区农委纪工委书记罗素琼说,全区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已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37.8万亩,规模集中度达44.04%。
作用:推动现代农业分工分业
“农业新型经营体系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经营的分工分业,在解决‘谁来种田’中发挥了作用。”
綦江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以綦江为例,目前就组建起了7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经营组织,专门为农民提供耕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
2012年3月,忠县金旺植保专业合作社成立。短短几年,这家专门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经营主体,就发展到拥有专业化机防队16个,从业人员368人。其中,有专业植保技术人员6人,机防手356名,机动喷雾器350台,服务车辆3台,流动宣传设施设备一套。这家合作社,日作业能力可达6000亩以上,2014年,其专业化防治面积就达到15万亩次。如今,全县基本实现了“县里有组织,乡镇有队伍,村社有服务”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网络。
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服务,还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农民的成本。忠县农委负责人说,专业化机防队根据农作物不同生育期发生的病虫害情况,对症下药,能够保证在最佳时期开展防治,比非专业化减少了用药次数。据县植保植检站分别调查测算,以水稻病虫害防治为例,专业化防治比农民自主防治的农药使用量减少20%左右,每亩节省农药成本9.3元,增产50公斤以上,平均每亩水稻增收节支90余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开始推动现代农业的分工分业。”梁平县农委负责人说,在全县的6000多家种植养殖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中,形成了一大批专业进行种植养殖、加工流通、进行“耕种收”社会化服务的经营体。这些经营主体,支撑起了全县的粮、菜、猪、鸭、柚、竹、牛、渔、蜂等特色产业发展。并带动全县建起万亩生态渔业示范园、万亩名柚园、万亩花椒产业园、万亩莲藕等39个产业基地。
变化:农业发展方式悄然转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悄然引领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合川区农委农工委副书记廖英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渐把传统农业转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观光农业景区。
两年前,合川品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龙市镇农民手中流转来600亩地,投资4000余万元,建起友军生态园。在这个生态园里,种植着100多个品种的奇异瓜果,并建起全国首家私人辣椒博物馆,从全球收集来400余个辣椒品种供游客观赏,并建起游客接待中心,搞起了农业观光游。
“我这生态园的农产品产出和观光旅游的年产值已超过2000万元,实现利润达500万元。”公司老总余家友说。
其实,友军生态园只是合川观光农业景区里的一个“景点”。“我们在云门、龙市一线规划建设的10平方公里的观光农业景区里,已经建好和正在建的‘景点’有22个。”廖英说。
这22个“景点”所需的10多亿元建设资金,分别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22家农业企业投入。这些农业企业在观光农业景区里,建起了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观光设施,把一产业延伸到了二、三产业。
农业企业引领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家庭农场也同样在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
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农民王茂雨办的华懿家庭农场,在300亩晚熟柑橘林里,进行种植、养殖和乡村旅游的立体发展。在柑橘林下养土鸡,在林边开办农家乐,年纯收入达50余万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通过生产要素的集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梁平县文化镇通过组建的专业合作社,以自愿的方式,让3000多户农民以土地入股,适度规模发展产业。前两年农户不收取土地租金,从第三年开始,入股农户按股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