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他们的命运 重庆职业教育专业结合当地产业发展

26.04.2015  12:00

  4月20日,在深圳一服装厂上班、毕业于巫山县职教中心服装专业的王丽,满心欢喜地来到银行,将2000元钱寄给远在农村的父母。

  从中考没考取高中在村里抬不起头,到三年后从中职毕业进入知名企业上班人人羡慕,王丽通过职业教育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华丽转身。

  职业教育,特别是我市2012年实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战略以来,改变了像王丽这样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命运。

职教惠民

在家门口就能学技术

  人口众多、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二元结构十分突出……作为一座年轻的直辖市,重庆的劳动力转移无疑面临着艰巨的考验。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将人口数量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建设人才强市的重要途径。”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2年全市职教会议和2014全国职教大会相继召开后,市委、市政府把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进一步完善了职教政策制度体系……这些决策,奠定了我市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基石。

  “我市根据五大功能区域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人口状况,优化了职业教育布局。”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职教惠民、职教扶贫、职教富民”战略已成为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合并、改建等方式,我市引导职业院校根据地方特色合理设置专业,并择优扶持一批具有区域经济特色、地区和民族特色的职业学校和专业。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中职学校达到42所,占全市总数的25%;在校生11.5万人,占全市中职生比例26%。烟草种植、畜牧兽医、电工、会计……这些与当地产业发展联系紧密的专业,让一大批农村学生在家门口就能学到一技之长,实现就业。

资助政策

助力贫困学生成才

  在合理设计职业学校的区域分布和专业布局的同时,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我市还完善了系列资助政策。

  毕业于重庆立信职业教育中心的刘世忠,出生于甘肃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有3个姐弟,父母在砖厂打工。他因为家境贫寒,差点辍学。

  2010年9月,刘世忠享受免学费和生活费等资助政策来到重庆立信职教中心数控专业就读,通过在校三年的勤奋学习,刘世忠相继获得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数控铣总决赛全国第3名、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一等奖等奖项。如今,已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录用为正式员工的刘世忠,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事实上,像刘世忠这样的因职业教育而改变命运的学生有很多。

  据了解,从2006年起,我市在全国就率先建立中职学生资助体系,对城乡“五类困难学生”实施全额资助学费、包干补助生活费和住宿费的政策。

  2012年秋,我市将免学费政策覆盖到全市所有中职学生,家庭困难学生每年还可享受1500元生活费补助和500元住宿费……这些政策,帮助大批城乡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了“一人就业、一家脱贫”的致富目标。

  一技在手 安稳致富有奔头

  为推进库区移民安稳致富、扶贫开发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市还大力实施了以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人员等为重点的职业培训。

  作为巫山职教工业园区一家鞋业公司的技术骨干,陈衣柱、陈衣香两兄妹每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

  “当初从白果村搬迁下山的时候,可不知道进城该干啥。”陈衣香说,后来兄妹两人参加了由县就业局、职教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缝纫技术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取得专业技能初级证书,被进驻园区的企业录取,如今两兄妹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送教下乡、模块化教学,凡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和社会人员均可免试入学……我市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三农”发展,开展了各类职业培训。

  从2012年以来,全市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开展的培训达69.82万人次。大量剩余劳动力顺利就业,大批贫困家庭得以安稳致富……无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推动民生持续改善和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