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中国版好莱坞”美誉的慈米龙老街如何华丽变身?9月,谜底揭晓!
开埠时期的南滨路
它是重庆主城保存最为完好、
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
也是重庆工商业贸易的摇篮,
抗战时期许多国家使领馆都在这里,
甚至,“中国版好莱坞”也曾进驻于此...
如此富有历史传奇的山水名街,
到底在哪里?
没错,它就是慈米龙老街!
重庆龙门浩
3月27日,记者从南岸区城乡建委了解到,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传统风貌街区首开区近日已启动基础工程建设,首开区占地约27亩、建设规模约1.7万平方米,计划今年9月底前开街。
据了解,早在2014年,市政府就批复同意设立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
慈米龙传统风貌街区位于南滨路,由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三个地块组成,总长度约1.5公里,总用地面积约540亩,总建设规模约18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37.8亿元。
这个街区拥有清代、民国、抗战等时期重要历史遗存,包括名人故居、古牌坊、古埠头在内19处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具有“开埠史证、抗战传奇、山水名街”等多重价值。
在今年3月初,“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老街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方案通过专家审查,慈米龙老街一期工程位于南滨路慈云寺旁,始建于清末民初,占地面积4228.81平方米,建筑面积5728.5平方米。
根据开埠时期建筑风格而设计的效果图
一期修复工程完成后,将重现开埠和抗战时期的重庆风貌。慈米龙老街二期工程将视一期工程完成情况适时启动。
2020年,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传统风貌街区计划全面开街,建成后将形成集清代、开埠、民国、抗战和宗教等传统文化元素为一体的传统风貌街区。
承载着众多重庆人的期盼,
花费如此大力气精心设计,
有人不禁会问:
在过往的沧桑岁月里,
它究竟见证了哪些风云故事?
1、南岸成为西方列强开设机构的首选之地
重庆海关原址
峡江开埠史记载:1890年3月,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签订,重庆作为通商口岸对外开放。重庆开埠后,南岸成为西方列强开设机构的首选之地。
英、法、日、美、德等国,在南岸境内设海关、建码头、修仓库、开洋行……仅南滨路一线,不仅有法国水师兵营、王家沱日租界,更有洋行27家。
2、立德乐在龙门浩下浩开设洋行
位于龙门浩下浩的立德乐洋行,主要经营四川土特产和外国舶来品,其主人英国人立德乐,是大名鼎鼎的川江航线开辟者。
1898年2月,58岁的立德乐自任船长,驾驶7吨重的木制小轮船“利川号”从宜昌出发,穿越三峡,经过20多天的艰苦航行后抵达朝天门码头,成为驾驶现代化轮船航行川江的第一人。
3、马嘉礼在下浩创办万国医院
传教士、慈善家、医生马嘉礼1921年在下浩创办万国医院,这是重庆最早的西医医院之一,有病床30张,抗战时救助了大量难民。
4、黄锡滋在慈云寺街区成立聚福洋行
1927年,重庆大资本家黄锡滋在慈云寺街区通过与法商“假合资”的方式成立了聚福洋行,每年向法方缴付一定费用,就可在货船上悬挂法国国旗,但法国人并不参加经营管理,不问盈亏。
这桩“合作”不仅使他避开了军阀官匪的压榨宰割,也抵制了同行业的吞并,成为有史料记载的全国最早的假合资。
5、武昌中华大学在米市街筹建临时校舍
1939年,武昌中华大学在米市街筹建临时校舍。时任武昌中华大学校长的陈时邀请郭沫若、邹韬奋、陶行知、冯玉祥、邵力子、范长江、李公朴等学者、名流到大学演讲。
此后,为配合盟军对日作战,军事委员会外事局会同教育部在1944年、1945年两次向重庆各大学招收翻译人员,中华大学不少师生应征入伍,奔赴抗日前线从事翻译工作。
6、重庆“大轰炸”时成立“慈云寺僧侣救护队”
1909年慈云寺片区
建于唐代的慈云寺,是迄今为止全国惟一僧尼合庙的佛教寺院。因为寺庙左侧有石刻青狮,与长江对岸的白象街遥遥相望,素有“青狮白象锁大江”之说。
这个知名寺庙在1940年重庆“大轰炸”发生时,还成立了“慈云寺僧侣救护队”,有70多位僧侣参加。
7、“中央电影摄影场”迁至慈云寺黄家巷
1938年,有中国版好莱坞之称的“中央电影摄影场”迁至慈云寺黄家巷,培养了史东山、蔡楚生、白杨、金山等一批艺术家,拍摄了《中华儿女》、《长空万里》和《青年中国》等影片。
被誉为中国“凯瑟琳·赫本”的白杨所居住的别墅就坐落于黄家巷。
8、龙门浩老街才是真正的“洋人街”
龙门浩老街是真正的“洋人街”。抗战时间,南山和城区隔江相望,地势险要,防空条件较好,美、英、法等国使领馆、别墅等都建在龙门浩。
比如美国使馆酒吧旧址,原系英国航海家、曾任川江轮船公司“蜀通”轮船长的蒲兰田的公馆。这个公馆后来卖给美孚石油公司办公用,1938年至1942年供美国使馆人员用于休闲娱乐。
9、奇香花生米也诞生于龙门浩老街
风靡巴渝的奇香花生米也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龙门浩老街,由湖北人段世荣研制。抗战时期,段世荣从湖北老家来到重庆。
为求生存,他以三块石头垒成炉灶,在龙门浩开始了炒花生的生意。奇香花生米大受欢迎,段世荣也获得“花生大王”的称号。
如今的老街房屋
承载着历史的印记,
镌刻着老重庆人的城市记忆。
慈米龙老街曾因年久失修、少有人住,
在南滨路上沉睡百年。
如今,伴随慈米龙传统风貌街区的建设,
让我们一起期待9月,
愿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
都能在新风景中寻到旧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