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本里的文物“造”成实物 他们的作品让老师惊喜
文物无言,文明有声。穿越上千年的时光,磨一块石、生一堆火、做一根针、造一座房,制一个鼎……近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初2024届历史教研组,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文物仿制活动,并于对学生作品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集中展出、参观、评比。
唐子邱《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该作业布置于今年国庆节期间,要求初2024届的同学们回家后,选择常见的制作材料:比如泡沫、硬皮纸、雪糕棍、木板、竹板、橡皮泥、陶土等等来仿制文物,并且鼓励孩子要有充分的环保意识,最好旧物利用或者环保的材料。
李沁蓬《半坡人圆形房屋》
“作品的制作可以请教老师、长辈,也可以同伴互助、查阅相关资料等,要求同学们全面了解所制作的文物,并为自己的作品写一张简介小卡片。”活动相关责任人表示。
邓文煊《 凤冠》
在国庆假期之后,学校就陆续收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涉及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礼器、钱币、艺术品等多方面内容,涵盖了不同时期的经典文物,有石器、陶器、青铜器、甲骨文、竹简、武器、瓷器、书法、钱币等等。老师们惊喜的发现,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仿制和创新水准,取得了远远超出活动预期的良好成效。
卢彦默《商代铜爵》
来自西南大学附中本部初2024届10班杨雅心告诉记者,她的作品名叫《半地穴式方形房屋》。“《半地穴式方形房屋》是我在初一的历史书上看到的,历史书上对半坡居民原始生活的讲解让我特别感兴趣。”杨雅心表示,回家后她上网收集了许多资料,又具体的了解了半坡居民的生活习性以及他们的房屋特性后,通过5天的时间在家用超轻粘土制作而成。
杨雅心《半地穴式方形房屋》
杨雅心说,为了真实的还原半坡居民的生活,她还特地从网上购买了一个小灯泡,通过红布和牙签的装饰后,看上去就像在房屋中间生了一团火,增加了灵动性,看上去就像真的一样。而杨雅心的精心制作也让她荣获了本次活动的特等奖。
廖彦迪 《山顶洞人使用的装饰品》
记者看到,本次活动分别在西南大学附中本部、西南大学附中(东区)、西南大学银翔实验中学、西大两江实验学校评选了特等奖、一等奖若干。
袁铱《干栏式建筑》
活动责任人表示,本次活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同时更好地实现历史学科的全面育人功能。孩子们仿造的“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意蕴,而他们也成为了有底蕴、会研究、能动手、乐协作的新时代人才。
冉涵丹《青铜钺》
上游新闻记者 付迪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