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的水文站:他们就是守护綦河的“眼睛”

10.07.2017  09:22

为随时掌握河流水位变化情况,吴静在夜色中的测井里工作后准备返回。

吴静4个月大的儿子尚在哺乳期,帮着带孩子的外婆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把孩子抱来水文站找吴静喂奶。

尹章文(左)与万璞一边收集准确信息,一边把这些数据及时汇报到指挥中心。

7月7日晚,尹章文正在清理铅鱼上的垃圾,万璞(左)正在安装测流仪。

尹章文沿着陡峭湿滑的台阶走到綦河边观测水位。

万璞和吴静到外面去买回干粮,徒步一个来回需要近一小时。

重庆日报消息,7月8日凌晨2点,綦江区东溪镇下起了小雨,淅沥的雨声让睡梦中的东溪水文站员工吴静一下子惊醒过来。她披上雨衣,打上手电,走出测验房,顺着湿滑的台阶下到綦河边观测水位。

东溪水文站地处綦江区东溪镇承平滩,建于1969年,是国家基本水文站。负责测验降水、水位、流量、悬移质含沙量、洪水预报等,承担着向国家防总、长江委水文局、三峡梯调中心、重庆水文局和綦江防办等单位的实时雨水汛情预报任务。

吴静今年27岁,却是个已有7年工作经历的“老水文”,早已养成了水文工作者“闻雨即醒”的职业习惯,哪怕一丁点雨丝声,都能立马唤醒她紧绷的神经。不仅如此,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就在7月6日,刚刚休完产假的她立马投入了汛期24小时值班中。由于丈夫在广州打工,4个月大的儿子尚在哺乳期……只好劳烦孩子的外婆到东溪镇租房居住帮她带孩子,每隔两三个小时外婆就要抱小孙子来到水文站找吴静喂一次奶。

吴静归队那天,在市水文局参加了好几个月培训的万璞也回到了站上,这让37岁的站长尹章文长舒了一口气。事实上,尹章文的妻子也刚于今年2月生产,按规定,他能休半个月的产假。当产假休到第10天时,快要生产的吴静请了产假,尹章文不得不提前回到水文站。这一呆,就是4个多月。电话那头的儿子早已能“咿咿呀呀”地叫“妈妈”了,却始终学不会“爸爸”怎么叫。这次,他准备借着回主城报送资料的机会,抽一个小时时间回家看看儿子,教儿子喊一声“爸爸”!

尽管进入东溪水文站才两年多时间,但90后男孩万璞却已经习惯了这份孤单又忙碌的工作:深夜冒着大雨半小时一次测量水位、在湿滑的台阶上摔倒又立刻爬起来、被夏夜的蚊子咬得满腿包……这些对26岁的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万璞身材瘦削、外表俊朗,却一直没能交到女朋友,除了工作地点偏远、环境单调外,这份工作的危险性也让不少女孩子闻之却步。

水文站一般设在江河两岸的山坡上,蛇蝎出没早已吓不到他们,最危险的却是塌方。万璞告诉记者,去年6月28日凌晨4时,当三人打着手电准备去100米外的浮标房测流时,透过微弱的手电筒光发现原本近2米宽的道路已垮塌大半,剩下的也被泥石流覆盖,三人当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今年入汛以来,我市多次遭遇强降雨袭击。和东溪水文站一样,我市34个区县的220个水文站,都肩负着实时提供水情、雨量等精准水文数据的重任,他们上报的每一次实时数据,都在为地方政府、防汛部门进行防汛抢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汛期上演着与洪水赛跑的“生死时速”,他们是把脉江河的“尖兵”,也是守护江河的“眼睛”!

原标题:他们就是守护綦河的“眼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