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父爱,随着这火焰上的“黑葫芦”一起转动

14.09.2017  10:52

记忆中,90年代以前,每逢农闲或者节假日期间,就会有人骑着三轮小车,走街串巷卖些零碎吃的,给我们这些小娃娃们吃。老冰棍、麻糖、辣条等等,但是印象最深刻的一种吃食,无非就是爆米花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贩推着小三轮车,车里放着自制的小火炉,火炉上驾着一个黑乎乎的像“大炮”一样的爆米花机,那个时候,我们都叫它“黑葫芦”。一直很奇怪,那些又硬又干的粮食,经过那些破旧的工具,怎么就变成酥脆香甜的美食了呢?

而爆米花的人,那双生满老茧的黑手,在我儿时看来,也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小贩一边捯饬着碎煤块,一边摇动着爆米花机,随着“”的一声巨响,白烟升起,热而香脆的爆米花便装满了那个用几个面口袋拼接缝制而成的大袋子里。

小时候零食少,唯独爆米花很多,基本上都是用玉米、大米做的,味道很独特,可惜那份独特的味道和那个黑黑的“大炮”状的爆米花机随着时代的发展,停留在了那段时间里,渐渐的成为了大多数人心头的回忆……

如今我在重庆,城市的角落里,又一次见到了那个熟悉的“黑葫芦”和那份久违的香气。只不过这次,我不仅仅找到了儿时的记忆,更是被眼前这位朴实的老父亲,感动了。

下班,和同事在新牌坊哈佛轻舟的站点,往家走,突然一声巨响过后,一股熟悉且又久违的香气扑鼻而来,那一瞬间,忙碌一天过后的困意全无,循着味道就找到了源头。

一位老者,在角落里,抽着烟,旁边三轮车里的小火炉上放着转动的“黑葫芦”,香味就是从旁边的大木盒子里发出的,木盒子里满满当当都是刚做好的爆米花。

忍不住上前来跟大爷问问价。

大爷您这爆米花是怎么卖的?

玉米花四块钱一袋,大米花两块钱一袋”,大爷憨厚的笑着,砸了一口手里的烟,顺手又抓了一把爆米花碎屑扔进了火炉里,火更旺了。

我与同事买了两袋,大爷用搪瓷缸子作量具,但是舀完一缸子,往往会多往里加点,对于我等来说,相当实惠。忍不住好奇,与大爷聊了起来,因为,这个充满年代感的老物件,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再次出现在城市的角落里,难免让人心里觉得即亲切又熟悉。

大爷姓陶,忠县人,已经60多岁了。聊着聊着,大爷看出了我们特想再看一次做爆米花的全过程,就边聊边做了起来。

原来,陶大爷做爆米花,已经快10多年光景了,早些时候一直生活在农村,那个时候的生活虽然很苦,但是也很幸福,后来孩子长大了,也参加工作了,就来到了主城。

孩子很孝顺,也很懂事,不久之后,到了婚配的年纪,孩子在重庆买了一套房。对于农村出身的他们来说,买一套房,很不容易。

东拼西凑过后,儿子结了婚,儿媳也有了身孕。陶大爷心疼儿子儿媳,为了缓解儿子儿媳的压力,便用三轮摩托车从家里拉了900斤自己亲手种的玉米到主城,做点爆米花换点钱来帮忙还房贷。说罢,陶大爷顺手从旁边的口袋里掏出来一把金灿灿的玉米,让我和同事看。

自己的妻子留在了农村的家里,喂了些猪和鸡鸭,虽说爆米花卖不了几个钱,但是对儿子来说,也是自己的一番心意。

此时,炉上的爆米花也做好了,一只手架起“黑葫芦”,另一只手熟练的把铁管插在开口销处,把炉口对准了大口袋里,“”的一声巨响之后,一炉热腾腾的爆米花,出炉了。

听见这巨响以后,周围的路人也都被吸引了过来,大爷拿出刚做好的爆米花来,示意路人免费尝尝。

陶大爷边卖爆米花边说,“现在老了,就快做不动了,也没人愿意做这个了,这个东西,从民国的时候开始兴起,没想到,还没过一个世纪,就被机器给替代了”。

他也是在被当地的媒体采访过后才意识到,这个行业,已经快消失了。

有路人问陶大爷,为什么不用现在很时兴的爆米花机来做,便宜,也方便。

大爷说:“我这个炉子是1966年产的,曾经有人出6500块来买炉子和当时买炉子时候的票据,票据可以给,但是炉子我没同意,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能做出来那个年代的味道,新炉子工艺不好,会漏气,咱农村人实在,虽是小买卖,但也得用良心做……

陶大爷算了一笔账,每四斤苞谷能出六袋爆米花,生意好点,自己一个月也能挣个两千多,虽然钱是少点,但是不给儿子添麻烦,还能帮儿子分担压力,自己也就知足了。

……

作别了陶大爷,不禁想起了童年时候,仍记得那时经常吃爆米花,卖爆米花的老大爷,拎着一个黑黝黝的罐子,罐子下面生一堆火,老大爷不停地转动着罐子,不大会功夫要开罐了,小朋友便会远远地跑开,只听“轰隆”一声,爆米花便开锅了,小伙伴们便争先恐后的跑去品尝出锅的爆米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时候好像没有多少零食可吃,春天的酸杏,入夏的桑葚,秋天地里的野葡萄、不长玉米穗的甜棒,这些都曾经带给我们这些在乡村长大的人,很多美好的回忆。

脑海中的童年已经很远,只残留了一些片段。有人说人的记忆永远不会老去,也永远不会消失,只是暂时的遗忘。如今再也没有见到拎着黑罐子的爆米花老大爷,那黑黝黝的炸开童年快乐的火烧的爆米花炉子。

原标题:火焰上转动的“黑葫芦”装满父爱,装满你的回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