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收益12%的理财产品:实际收益可能仅1%
10月10日,家住黄花园的江兴在解放碑一家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产生疑惑,目前一般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都在5%左右,而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高达10.5%。
随后,她走进另外两家银行,都发现类似情况,“有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高达11.5%。”
最高预期收益:12%
通过咨询,江兴发现预期收益虽高,但却弄不清楚它的运行模式,买还是不买?她很是犹豫。
真的有这么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记者来到解放碑的一家银行营业厅,看到一款59天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12%,据客户经理介绍,这是一款典型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即在产品设计中嵌入了金融衍生工具,具体到该产品,和沪深300指数的表现相结合。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大多是期权合约,合约与股票、利率、汇率、商品、指数等标的挂钩,挂钩标的在产品存续期间的市场表现是决定产品能否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的关键因素。”该客户经理说。
实际收益有可能低至1%
据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本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2%,那么,高达10%—12%的收益,对投资者来说,靠谱吗?
“12%是预期最高年化收益。”我市一家股份制银行个金部总经理何向纬说,最常见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结构是“设定区间型”,也就是对标的价格表现既不单纯看涨,也不单纯看跌,而是设置一个价格运行区间,最终看标的价落在什么位置。
“这意味收益可能是1%。”何向纬说,这期间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比如,当金融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并影响到该理财产品的正常运行,或者因市场发生极端重大变动等情形,银行将提前终止该产品。
结构性理财产品大多不保本
“最关键的是,很多结构性理财产品是非保本型的。”银率网理财分析师殷燕敏说,对于缺乏相关知识的投资者而言,去理解说明书中的解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根据银率网今年发布的3.15银行服务调查报告显示,在购买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受访者中,有24.4%的消费者表示曾经历过理财产品的销售误导。在各类误导现象中,理财经理回避或弱化理财产品风险排名第一。
“因此投资者在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时,不要一味相信理财经理的推介,也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殷燕敏说,一定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以及风险,依据自己的承受能力选择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