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指画匠的美术梦:用宣纸封存吊脚楼记忆
张启辉单手进行创作
张启辉单手创作吊脚楼画作 本组图片由记者 张路桥 摄
1997年,张启辉在上海因工作事故失去了左臂,右手也只剩大拇指。如今,他靠独指画画出售为生,一幅50~80元,这是他失去9根手指后,琢磨出来的最佳出路。“我什么都画,山水、牡丹、鸟兽……不过,我最迷恋的,还是画吊脚楼。”
一根手指完成日常生活
不足20平米的房间,却到处摆着装裱好的国画。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张启辉位于汉渝路的出租房,这是它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41岁的张启辉身材消瘦,头发浓密过眉,脸部轮廓分明,下巴留有一撮“山羊胡”。记者进门时,他正紧握毛笔,描着一幅未完成的吊脚楼,下笔干脆有力,似乎将全身的力气与精力,都倾注在了这根拇指上。
见到记者,张启辉放下毛笔招呼起来,并立即用拇指钩起桌上的电水壶,倒出一杯热开水端过来,整个过程连贯且轻松。“正常人能做到的,我通过练习也能做到。”
张启辉的言谈间总带着笑容,他说,当年事故发生后,自己靠着一根拇指,摆过几年地摊,又学会了自行车,日常生活基本没问题。“我还会上网,还能用手机。”
困境中重拾美术梦
1991年,年仅16岁的张启辉离开合川老家到重庆小什字打工,当时他住在黄花园的一间吊脚楼里。1992年,张启辉来到上海一家印刷厂工作。可1997年的某晚,张启辉在一次工作中,两手不小心被机器“吞噬”,最后失去了左臂及右手的4根手指。
“我从2003年开始摆地摊谋生。”张启辉说,在摆地摊生涯中,他也见识了不少同行。“有一次,我见到一个街头艺人用手指画梅花,当时我就想,这些健全人都能放下身段在街头卖艺,我为什么不可以?”张启辉从小就爱好国画,受到街头艺人的启发,他也决定拿起画笔,开始练习画技,“我买了很多书,一开始以临摹为主。”
独指练画多年钟爱吊脚楼
2011年,张启辉回到重庆,开始摆摊卖画。他第一次摆地摊,就在三峡广场旁,当天就有人花了200元钱,买走他的4幅画。“最受喜爱的是吊脚楼,只要画了就有人买。”
“1992年离开重庆,2011年回到重庆,我发现,重庆的吊脚楼越来越少了。”张启辉说,虽然只在重庆呆了一年,但那一年中,自己住在吊脚楼,上下班的沿途中,也有吊脚楼作为风景,这在他青春的记忆中留下了一种情愫。
张启辉说,时代的进步使吊脚楼渐渐消失,但这些古人创造的智慧和美,他希望不要被后人忘记,并想用画笔封存这些记忆,让吊脚楼的美留在纸上。
梦想是办一场画展
记者在采访张启辉时,张启辉的妻子王富兰一直静静地练习着毛笔字。“也是受他影响,跟着他学过画画。”说起张启辉,王富兰满是崇拜。
“从来没觉得爸爸给不了我什么,他把能给我的都给我了!”张启辉的女儿在合川读高二,在电话中她说,她为此感到幸福和骄傲。
在闲聊中,张启辉无意间透露了一个心愿,他希望自己今后能在画廊里办一场展览。“当然,我现在的水平达不到,街头就是我的画廊,但今后我希望通过努力来实现这个愿望。”
商报首席记者 郑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