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了补课的贼船下不来了” 面对培训班,家长们矛盾而焦虑

02.03.2018  08:02

铺天盖地的培训广告和各种培训机构的招牌成了南坪金辉广场的“特色装饰”。 本报记者 杨新宇 摄

前日,一条关于“华杯赛”的重磅信息开始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疯传:原定于2018年3月10日举行的第23届“华杯赛”决赛活动暂缓举行。对此,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重庆某培训机构负责人处获得证实:“华杯赛”组委会将向教育部呈报申请进行重新核准。

这或许正是教育部禁令之下一个“不再纠结”的开始。而面对各种花样翻新的竞赛和名目繁多的校外补习班,依然纠结的家长大有人在。

家长们的心情无疑是焦虑而矛盾的:一方面,“随大流”在各类培训班里转场;另一方面,又对这种课外教学模式诟病不断。

上还是不上?这俨然已成为一个两难的问题。

没有周末的孩子

铁了心定要补课的父母

宋女士在儿子初一时,就给他报了两个培训班。为这个,儿子常常抱怨说负担太重,也引发了母子俩不少矛盾。为此,高一时,宋女士就取消了儿子的补习班,彻底让他解放。儿子的成绩一度进步,可到了高一下学期,儿子考试名次开始下滑。

他身边的同学都在补课,没有周末,甚至很多还请了一对一的家教。我不知道是不是没有坚持补课,让他的成绩下滑,我那时候就感到了很后悔,不该为了让他轻松点,取消他的补习。

高二寒假,宋女士一口气给儿子报了物理、数学、英语三门补习。虽然儿子依然抱怨,但宋女士觉得安心多了。“因为别人都在补,我只能硬着头皮上。”宋女士说,对她而言,相关部门是否整顿补课市场并不重要。只要有竞争,只要别人都在补课,她是一定不会让孩子落下的。

头疼奥数的孩子

上了贼船下不来的父母

我是上了补课的贼船下不来了。”渝中区某名校4年级学生家长蒋先生给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大倒苦水。

蒋先生的孩子刚上三年级,班上的家长圈就异常兴奋地聊起了奥数,有些超前的家长在一、二年级就提前让孩子尝鲜了,但大家都说,三年级是孩子学奥数的一道坎,“除非你家孩子对升入重点中学没追求,不然一定要上奥数班。”蒋先生说,这话好多家长都深信不疑,学校里的老师会旁敲侧击地提醒,或“轻描淡写”地建议。关键是有很多升学案例摆在眼前,让人不得不走上奥数这条路。

儿子小蒋上三年级时,蒋先生就毅然给他在一家培训机构报名学奥数。学费倒不算贵,一学期2000元左右,但让人头痛的是“奥数每学期都要跟着上,寒暑假也要跟着上,不然就衔接不起来”。

而让小蒋头痛的是,奥数学习强度大,每天留的作业比学校的家庭作业还多。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调查发现,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是三年级及以上年级的孩子,参加校外培训,奥数排名仍高居榜首。学生学奥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到大型连锁培训机构报名学习;一种被学校老师挑中,参加老师开的补习班学习。

此外,“英语”也是家长们选择校外培训的一大科目。除了应试类补习班,艺术特长类补习班也是一大热门。然而,不少家长其实并不想让孩子走艺术这条路,只是抱着“多学一点是一点”的心态来为孩子选择培训班。真正想让孩子学什么,家长并不清楚,于是便出现了一人报多项或频繁换特长课的现象。

主城某重点小学任教十多年的程老师说,以他的从业经历来看,极少遇到不负责任的同事。问题是一名老师的授课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传统下,学校不可能做到私人订制的一对一的教学。

有需求,才有供给。在市场的推动下,各种校外补习机构应运而生。在他看来,为了保证良好的秩序,相关部门对校外补习机构进行规范和整顿也是必要的。

但整顿并不等于“一刀切”,各种补习机构也不应该是学生“负担”的祸首。盲目跟风的“补习”,恰恰反映出在相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单一的考评体系下,激烈竞争环境所带来的家长焦虑心态。

■老师说

是否需要参加培训

得看孩子自身需求

参加校外培训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需求来,要想想孩子自身的需求,而不要看着别个的孩子去参加培训,就去参加。校外培训是对校内教育的一个补充,如果孩子在校内教育不能完成的,校外教育可以做一些补充,但不能简单地说,把校内的事情拿到校外去做。

——两江新区童心小学校长秦波

语文的作用,主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提高孩子语文能力,补课可能会有一点作用,但更多的是心理安慰。

——南岸区天台岗小学、重庆市市级语文骨干教师卢柳娟

学生及家长在考虑是否选择竞赛这条道路时,还是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是兴趣。兴趣是推动力,能充分激发潜能;其次是心态。在竞赛学习过程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学生和家长都应该去功利化,注重学习竞赛过程中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意志品质的养成,一个积极阳光的心态对于快乐学习至关重要。

——巴蜀中学竞赛团队负责人宋晓宇

■做法

整治行动如何推进

重庆市教委正在研究

对于这一整治行动重庆将如何推进实施,重庆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正在积极研究中。

不过,去年12月,重庆市教委下发的《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其中也提到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措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禁利用培训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组织小升初考试招生;严禁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编班挂钩的考试和测试。

同时,任何培训机构以学生为对象的竞赛活动必须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举办,学校也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另外,也要求教师严格遵守纪律规定。严禁有偿家教,严禁教师强迫、动员、暗示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有偿家教和有偿培训补习活动;严禁在职教师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类收费培训班。

赞赏建立白名单和黑名单

三中英才董事兼总经理刘兆忠先生在接受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教育部在文件中提出建立白名单和黑名单的举措,他们非常赞赏,这将极大地促进民办教培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民办培训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希望有关部门在执行中央文件精神时,能够对合法合规的民办教培机构予以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治理现状,只有推进制度建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教育部此次出台的规定,如果只发文不推进制度建设,治理只会是一阵风、形式主义。对改变孩子负担沉重的现实,没有多大实际效果。

要治理教师在校外有偿补课,最重要的措施有二,一是中小学实行现代治理,对教师的教育能力和贡献进行专业同行评价,当前为何有教师可上课不讲,留在补课班上讲,是因为没有专业评价。

二是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理顺教师的权责关系。日本、韩国等国就明确要求教师不得在校外培训班兼职,而实行这一规定,有一基本前提:义务教育教师是国家教育公务员,按国家教育公务员享受相应待遇和权利,与之对应,也就必须履行相应的责任。

要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负担,仅靠治理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补课压力,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孩子学业负担之所以沉重,是因为在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之下,教育已异化为竞技教育,所有孩子都被纳入一个跑道比拼,孩子即使考试得95分,也可能是班级倒数二三名,这就是家长要孩子进培训班,反复做题、操练的根本原因。这一评价体系不改,孩子的学业负担不可能减轻。

让教育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增量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补课已形成一种习惯。价格高昂的辅导班,似乎成为家长“花钱买放心”的唯一办法。只不过,上了辅导班到底能不能提高孩子的成绩?能不能让付出有收获?这些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其实是一个未知数。

此次,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成为线上线下热议的话题。

3天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多个培训机构,采访了学校老师、校长。但与此同时,让我们更有感慨的,是焦虑的家长们。

家长们很矛盾,既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想把孩子淹没在繁重的课外培训中。但正所谓“当局者迷”,很多时候,当我们作为旁观者时,会十分清醒地对培训班乱象进行批判、对无限制的给孩子增压进行声讨。而当我们面对自己儿女的教育问题时,则多半就紧张焦虑了,现实的“应试”环境倒逼着人们作出违心的选择,让孩子去参加各类培训,以提高成绩。

让家长们焦虑的校外培训过热,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教育需要回归本质,重视教育本身并没有错,对于各种培训辅导,也应该多一些理性看待。

让教育成为美好生活指数中的重要增量之一,消除家长的焦虑,不仅有待于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还要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环境。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黄晔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