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70分的重庆轮椅男孩 拿到录取通知书

11.08.2018  07:41

几天前,在轮椅上与厄运抗争5年的袁秋,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在此之前,他特别担心有变数:毕竟腿脚不便,怕学校不愿录。拿到录取通知书,袁秋笑得合不拢嘴,悬着的心总算放下。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在来探望的人替他拍照时,他余光无意间看见妈妈谢显莲转过身,迅速擦干眼里噙着的泪花,转回身时眼睛眨巴得像吹进了沙子。

妈妈的倔强早已印在儿子心里。儿子的不放弃,总算是在命运的枷锁上砸出了裂痕:袁秋高考以670分的总成绩,被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统计专业录取。

A

母子共患难

3岁患病14岁坐上轮椅

18岁的袁秋,是永川区三教镇人。从镇上驱车20多分钟,可以到牌坊村的水口山。他家的屋前屋后,很多村里人都在外打工,有的已经搬走。

重庆晨报记者看到,简陋的房子有过修缮,中间和左侧还是布满裂缝的土墙,屋内只有几张床和电视机。

早在他年幼时,父亲患肺癌去世,留下患病的哥俩与母亲相依为命。哥哥后来也因病离世。

8月9日,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他正在门前坝子上晒的玉米堆旁,双手娴熟地脱下玉米棒子上的籽儿。

其实,他腿上的毛病,在3岁时已初露端倪,当时走路和其他孩子比,明显要弱不少。医生检查后说,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无力。

医生也开过一些药,需要长期坚持按时服用,但这笔花销,仅仅是能控制病情。后来因家境拮据,加上服用后没见好转,袁秋停止服药。

因为要背着袁秋四处求医,加上要照顾生活起居,谢显莲只能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一年下来也没几个收成。

求医无果,袁秋的病情逐渐恶化,升到初中时,只能走平路,移步也很慢,上下楼梯腿脚无力,必须要人背。到14岁初二时,他被疾病“”进了轮椅。自那之后,站立,成了他的奢望。

不读书,就彻底没用了

袁秋刚坐上轮椅的前两年,谢显莲陷进挣扎的漩涡:到底还读不读书?读了之后,生活都不能自理,又能怎样?可是,她又打心眼里希望儿子读书。

她试探儿子:后面还要看病,现在没钱了,还是存点钱再看病,读书以后还可以读。

每次提到,他就呆起不说话。”谢显莲说,“我也晓得他的心思。但就想让他明确地告诉我。

多问几次后,内向寡言的袁秋不沉默了。袁秋很坚决:一定要读!不读的话,就彻底没用了!

袁秋的这番话,将母亲从挣扎中拉了出来。自那之后,谢显莲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样能继续让袁秋读下去。带着袁秋改嫁后,丈夫也阻止过袁秋上学,但谢显莲的理由总能占上风,她用的就是儿子的那句话:一旦不读的话,就彻底没用了!

绝不让儿子辍学乞讨

袁秋坐上轮椅后,村里也有人说些闲言碎语。

听来最刺耳的有两段话,其中一段是:双脚已经残疾成那样,读再多书有什么用?

人家要说我也堵不住,生气完了,还不是要想怎么让他继续读?

改嫁后的丈夫,就没她那样坚定。在袁秋读高中之前,听到一些闲言的他心里不畅快,经常借着酒劲骂人,甚至还动粗。

唯独让谢显莲忍不住的是,竟然有人劝她:袁秋已经这样,干脆辍学去乞讨,生活还轻松一些。

只要我还在喘气,不能断他活下去的念想!”谢显莲当场顶回去。至今说起这话,话音里还透着股韧劲。从那以后,谢显莲暗暗发誓:绝不让儿子辍学乞讨!

给母亲带来很多惊喜

在厄运的接连打击中,袁秋也给过妈妈不少惊喜。

初二时,袁秋考进年级前十,学校组织颁奖时,也给她戴了一朵大红花。她没有想到,命运多舛的儿子,竟能替她挣脸。上初中时,最好的时候,袁秋的成绩排在年级第二。

高考成绩出来后,一家人喜忧参半。喜的是袁秋考了670分的高分,愁的是学校到底录不录取。

尽管填报志愿前咨询过,但生怕有什么差池。

录取通知书拿回来那天,只要有人来摆谈这事,袁秋便笑得合不拢嘴。“真想站起来蹦一下!

也给我长脸了!”谢显莲看到儿子笑,一脸满足。“亲戚和村里人都羡慕,就像袁秋已经有了一条出路。

谢显莲还有点欣慰的是,袁秋在家只要方便,什么都愿意干。最忙的事摘花生、脱玉米粒、晒谷子,他都能帮上忙。

B

社会各界帮

五年里,60多名同学为他“跑腿

袁秋坐上轮椅后,谢显莲与学校多次沟通,袁秋如愿返校。考虑到家庭拮据,同学自发捐款,为袁秋买了一个轮椅。同时,学校专门在教学楼的门口,筑了一个斜坡,方便轮椅进出。

不能下地走路,谢显莲腾不出时间接送,回家只能打摩的,读书一天来回要40元钱,一个月算下来要上千。为了省下这笔钱,袁秋选择寄宿学校,母亲每周接送一趟。

腿不能走,生活都成问题,寄宿学校咋办?袁秋的同学和就读学校,帮了大忙。

往返教室、打洗漱水、坐班车,甚至是上厕所,带上袁秋都是同班同学的“必修课”。一天下来,他们要背袁秋十多趟。

高中升入永川中学后,开学时学校考虑到袁秋情况特殊,还专门派车去接,也特地做了一些细节安排,甚至免去了住宿费、学费、生活费等。学校还请她去食堂当帮工,以方便照顾袁秋。

在高中的三年里,在全班20多个男生的轮流帮助下,袁秋从未缺席一节课。

初中到高中,前后一合计,有60多人当过袁秋的“跑腿”。“真是感谢他们,帮了我大忙。”谢显莲说。

高校为她安排工作,陪儿子上大学

谢显莲说,录取通知书下来后,西南财经大学也做了具体安排,同样给她物色一份方便的工作,继续跟着儿子“陪读”。

叫我们坐高铁去,他们安排专人来接。”谢显莲说,她没想到学校会考虑这么周全,这下紧巴巴的日子又好过多了。

至于生活和学费问题,已有好心人帮忙筹到些钱,像永川区残疾人联合会就一直关注袁秋。这次考上大学后,他们通过申请贫困助残大学生助学金、一户多残帮扶资金,还有社会爱心企业的善款,现在已经有6万元款项。

现在已经好过多了,不能老指望人家。”谢显莲强调说,“发自内心的,能渡过难关,真是社会好。

C

他们有话说

班主任唐老师:他的坚强,对我们是一种鼓励

提起袁秋,高中班主任唐老师脑子里浮现出的就是一个画面:靠双手移动板凳,来帮自己挪地方。

他没因为残疾,而一味地向人索取。”唐老师说,“他的这种坚强,对班上同学和我,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鼓励。

他说感谢袁秋,给大家带来正能量;也特别感谢班上每一位同学,一直坚持把袁秋照顾得如此之好。

袁秋开始成绩有波动,但他很要强。”唐老师说,他取得一些成绩,要比正常同学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同学郑家伟:生命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

在袁秋的同学中,郑佳伟是照顾他最久的人之一。他也以601分的总分,考进西南交通大学。

在初中分班的时候,郑佳伟和袁秋成了同班同学。那时,他和同学王冕、杨大豪、游涵一道,每天帮袁秋“跑腿”。

时间久了,大家意识到,靠自己和几个同学,根本忙不过来,必须发动同学。

在他们的提议下,全班男生都自愿报名,排班轮流照顾袁秋。这种做法,后来也“复制”到永川中学。

升入永川中学后,郑佳伟一直和袁秋同班。他说,袁秋心态不错,平时也没什么情绪。袁秋对他的影响,他引用了一句话:生命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他都这么坚强、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背后的故事

三个儿子不顺,让她非常愧疚

54岁的谢显莲的命运,像她家里的土墙房一样,到处是开裂的口子,可就是不会倒。

14年前的丧夫之痛,一开始将她打得措手不及。

袁秋有个哥哥,两兄弟感情好。

很可惜的是,哥哥患上袁秋一样的病。瘫痪在床12年后,在22岁时没有熬过命运的折磨。

大儿子走之后,谢显莲带着袁秋改嫁,又生了一个小儿子。可因为患上唐氏综合征,12岁的小儿子至今还不能开口说话。现在永川区残疾人联合会的帮助下,正准备将其送往当地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我很愧疚,亏欠他们太多!”谢显莲几度哽咽之后,她说,“我现在不能倒,不敢奢求儿子多好过,起码要尽力让他们兄弟都活着。

袁秋的努力,让继父大转变

2014年,继父腾发家抱着希望,带两兄弟去成都治病。住院数天,总共花掉七八万借款,可换来的还是失望。袁秋和弟弟的病情,让腾发家感到绝望,经常会乱骂、动粗。

那个时候他不管娃儿,不干活,钱也不去挣。”谢显莲说她也无力扭转丈夫的情绪和想法。

我从未抱怨他。有时候只是一个人闷着生气。”袁秋说,妈妈和继父都吃了没读书的亏,他一直都能理解。

不过,妈妈和袁秋的努力,以及社会爱心的包围,让腾发家逐渐改变。

袁秋上高中后,理疗后病情也稳定,加上有了固定收入,让腾发家看到希望。他开始出去做工,工地上的很多苦都敢吃,挣的钱也不断往家里拿。

以前继父从来不去学校看袁秋,周末从未接送。而自从上高中后,学校门口经常会有继父的身影,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好起来。

袁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也第一时间将喜讯告诉他。腾发家电话里虽然很平静,但是感觉得出来,他肯定很高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见习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