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监委向渝北区委发出首份“监察建议书”

21.09.2018  09:52

  昨日,重庆市纪委监委官方微信公众号“风正巴渝”发布消息,近日,重庆市监委向渝北区委发出“监察建议书”,针对该区政治生态中存在的“袍哥”文化、码头文化,收送红包礼金等现象,提出监察建议。

  这份编号为渝监建〔2018〕1号的监察建议,在渝北区引发强烈反响,召开警示教育会、清理红包礼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一揽子举措相应实施。

  “拔除‘烂树’的同时,通过监察建议,健全法规制度、扎牢制度的笼子,一手惩一手治,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标本兼治转变,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步推进,同向发力。”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陈雍表示。

  这份监察建议,源于该区区委原常委吴德华案的查处。市纪委监委审查调查发现,吴德华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丧失政治立场,与党中央离心离德;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期收受下属礼金,经常出入私人会所,带坏当地政治生态;违反廉洁纪律,搞权钱、钱色交易等等。

  深究其变质的原因,渝北区的政治生态是重要的“大气候”。吴德华在其忏悔录中谈到:渝北区受“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影响,红包、酒局、段子是形成码头文化的“三件套”,结“干亲家”、拜“干爹”是形成“袍哥”文化的“两扳手”。“红包,大事小事靠它开道,一回生二回熟,十回把你拉下河;酒局,流行‘能喝半斤喝八两,这种干部要培养’;段子,是酒局的重要部分,在酒桌上插科打诨,谈笑风生,全靠段子提人气结人缘……红包、酒局、段子,组合使用对政治生态的破坏性很大。

  吴德华本人就是不良政治生态的“产物”:因为“酒品”好、酒量大、口才好,他成为一些领导干部桌上的常客,融入了当地“圈子”,为仕途“铺平”了道路。党的十八大后,酒局失去生存空间,该区部分党员干部把酒局转入地下,吴德华又成了私人会所、农家乐的“座上宾”。段子是下酒“佐料”,红包则在潜移默化中突破了个人的廉洁底线,以吴德华的话来说,“一开始,我认为红包是小事,够不上标准,组织上也不会认真管这件事,就有了侥幸心理。对红包心存侥幸,对其他事也会如此,红包就是那让千里大堤垮塌的蚁穴。”后来,吴德华不满足于红包这点小钱,主动出击利用职权索要贿赂,成为腐化堕落的典型。

  办理此案的纪检监察干部表示,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和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过去十年,重庆相继发生薄熙来、王立军案件和孙政才案件,对政治生态和干部队伍伤害极大。渝北区深受其害,吴德华既是受害者,也是污染因子,概莫能外。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推动惩治同步标本兼治,重庆市监委对此案反映的政治生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政治高度、思想认识、社会成因等方面提出了5项建议,包括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纲和魂,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全面干净彻底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坚决破除“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决遏制“四风”问题,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韧劲深入抓好作风建设;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等。

  其中,对于区内存在的“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建议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高干部政德建设水平,下大力气整治党员干部讲“荤段子”、结“干亲家”、拜“干爹”等不良习气,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用新风正气涤荡歪风邪气,清除“潜规则”;对该区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收送红包礼金惯性仍然很大的现象,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用高压压住“四风”,形成压倒性态势。

  目前,根据监察建议,渝北区已形成整改方案,整肃不良风气。与此同时,在市纪委监委的督促下,渝北区委将以吴德华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为反面教材,深入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警示教育活动,力争通过查处一人,警示一批,教育一片,挽救干部。

  名词解释:监察建议

  监察建议是监察机关在依法履行监察职能时,根据监督、调查的结果,针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向相关单位就其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提出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四十五条、第六十二条等条文共同建构起监察建议的框架体系,明确了监察建议的主体、客体、根据、保障。

  本报记者 刘波

编辑: 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