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们在江边起飞了

16.01.2019  12:56


飞一般的感觉

梦之队,107B,向前翻腾两周半抱膝……这些描述跳水的词汇,跟傅永果和他的朋友们没有关系;嘉陵江绕过石门在朝天门汇入长江,再顺江而下两千里,有年轻人最喜欢的野跳水大IP“跳东湖”,老傅也没听说过;但从差不多十年前,石门大桥下沙滨路上的中渡口,就成了傅永果和他的朋友们的跳水台。

民间跳水名人

正在江边热身的傅永果

这两天,重庆人社交网络热搜榜,被这样一条视频霸占:南滨路长江边的三张桌子,成了重庆民间跳水爱好者的舞台,不畏严寒的他们一个个猛子扎入江中,没有多余的修饰动作,论动作优美自然也与无法与专业运动员相比,可就是这业余的一幕,还煞有介事地配着方言夹杂普通话的解说。

记者将视频发给重庆市冬泳协会的杨伟,虽说协会会员数以万计,但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其中的主角——62岁的傅永果,他是该协会会员单位石门冬泳跳水队的副队长。“为什么我认得出老傅,因为他会跳水,其他地方都叫冬泳队,唯有石门叫作冬泳跳水队。

照着杨伟的指引,记者在15日下午来到了沙滨路上的中渡口。16点左右,是老傅和他的队友们冬泳锻炼的常规时间。刚下坡往江边走,就正好碰到背着一个鼓胀麻袋的傅永果,他在人群中很好辨认,个头不高,身上套着的运动服上别着冬泳跳水队的胸针,最具标志性的还是下巴上那一大撮胡须,跟他老中医的身份挺搭。

石门冬泳跳水队队服

老资格的冬泳客

傅永果是土生土长的土湾人,石门大桥下的嘉陵江边,是他从小戏水玩到大的地方。从年幼时期就跟这江水建立起的深厚感情,体现在了之后的点点滴滴。

1973年,傅永果初中毕业后,每天的日常就是去重大或者一中打一场球,然后跑到江边把自己放进水里,一天三四次是常态。

即便是这样,他也觉得不够,每天只有这么长时间,就把一年里可以下水的时间拉长,除了春夏,也加入秋冬,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成了重庆头一批冬泳的人,“当时只听说磁器口和北碚有零星几个人冬泳,长江里南岸也有几个”,这样的说法记者也在市冬泳协会梳理的发展史上得到了印证,毕竟重庆两江之中的冬泳潮兴起已是十多年后的事情了。

一年四季都下水,还说明不了老傅的执着,而无论江水高低,他也都坚持游泳。1981年夏天的洪水,许多老重庆人记忆犹新。在傅永果常游泳的水域,上方不远处就是肿瘤医院,他记得当时在医院里都能听到江水的声音,可他还是下水了,刚开始脱衣服,就听到江中有人大声呼救,他也没多想,从滚滚嘉陵江水中救回条人命。

跳水带来飞一般的感觉

中渡口的跳水秘境

从那时候起,傅永果算是扎根在这片河滩了,多年下来,他也发现了中渡口的一个秘密。从沙滨路经此处往江边走,需要从一处斜坡走下,斜坡将近水面时,有一处平台,平台靠江的空间有不少半米多高的水泥墩柱,墩柱之间却是空隙,而平台朝着江的不同方向,到达江面的距离各有高低,离江面近的地方,也就一米左右,高一点的地方加上墩柱的高度,距离江面则要接近三米,这恰好是跳水运动中两个经典跳板的高度。

20岁出头的时候,傅永果只是因为好奇尝试过跳水,但并没有找到如此合适的“跳板”,去市体育馆参加游泳救生员培训,看着专业的跳水场地,却无法上台试试,几十年来都让他心痒痒。

十年前,当他发现了中渡口的“秘密”,从此,每天除了在水里畅游,他都要从高处扎入江水七八次。水边长大的重庆人,游江泳的见得多了,可这种野路子的跳水,却不多见,阵仗大不少,热热闹闹也容易赚吆喝,几年下来,在这一区域游泳甚至加入“野跳”大军的人竟也越来越多。如今石门冬泳跳水队的“常规军”就有80多人。当然,其中冬泳的人多,跳水的少,冬季还往江里跳的也就十来号人,大多还是这两年加入进来的。

野跳”玩的就是心跳

跳入江中

李雪就是去年才刚学会游泳的,看着朋友带孙子在江里游泳,岸边百无聊赖的她靠看网络视频学会的游泳。当时学游泳的地方就在中渡口,几次下来,也和这支冬泳跳水队熟悉了起来。

李大姐接触到跳水的经历,和近期热映的《大黄蜂》剧情如出一辙。是的,她就像片中拯救世界的人类女主角一样,在一群好事者“你敢不敢挑战”的起哄声中,从“高台”中跳下。从水里起来后,“好爽”是李大姐的第一感觉,她的跳水初体验水位不高,从6米多的地方跳下去,还选择了头部入水,“胆大”是不少男性泳友对她的评价。从此之后,迷上了这种感觉的李雪几乎天天来跳。

在公开水域跳水,安全系数高吗?29岁的泳友赵军觉得没问题,敢在江里游泳的水性都不会差,而跳水是个勇敢者的游戏,像李大姐这样一上来就跳6米的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循序渐进,从一米开始,先是脚入水,再开始挑战高难度动作,一步步克服心理和技术难关。说是高难度,年轻力壮的赵军已是这个民间跳水队里的翘楚,但要说出自己跳的动作叫什么,他也说不上,顶多是来个前后空翻,尽量把水花压好。赵军来冬泳也不过半年,但跳水的魅力让他每天都甘愿从歌乐山往返沙滨路,“说不上有什么好,体质应该有改善,的确不感冒了,但这应该是冬泳的好处,跳水就是单纯的刺激。

这种刺激感让老傅着迷,按照他的理论,目前11摄氏度的水温,每天游上11分钟即可,但跳水却要来上近十次,为了加快跳水后上岸的速度,年过六旬的他甚至练就了新技能——徒手攀爬江边岩壁回到平台之上。

起飞

退水后也有“十米台

另一个保障安全的方式,是傅永果自创的热身方式。靠着祖传治疗跌打损伤的医术谋生,他把自己对于中医的理论融入到热身中,“我自创了一套‘闲疗’,也就是休闲疗法,就是在体育锻炼中,加入音乐,让身心得到最大的放松。”虽然是游泳的实践者,但他并不认为游泳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他希望人们能在愉悦的音乐声中锻炼身体,说罢解开了自己带来的麻袋,拿出个音箱。

音箱放起老歌,冬泳跳水队员就跟着节奏开始热身,李雪穿着泳装的身姿远谈不上曼妙,但随着音乐,她却摇身变作了舞者,时不时来个劈叉这样的高难动作,兴致起来了,还会抡起“公园健身利器”钢鞭挥舞,一曲歌下来,冬季的严寒已然退去,随时可以入水。

四位队员一字排开,虽说不似专业队员的标准化,可因为动作难度都不算大,也自有默契,从水泥墩上一跃而起,竟跳出“四人三米板混合”这样的奇景。比起电视上跳个人全能的选手,一米板三米板项目的切换还需要换块跳板,在这里,就随性了许多——朝着磁器口方向,助跑,穿过水泥墩间的间隙,就是一米板,而朝着江北大石坝方向,助跑后,跳上水泥墩再跃入水中,大致又是三米板的高度。

四人一起跳入江中

这样的独特环境,让中渡口成了重庆“野跳”爱好者的天堂,不少爱好者慕名而来的,因为其他地方没这条件。前些天在南滨路上跳水蹿红网络的视频,也是迫于无奈才撘起三张桌子充当跳板。

记者观察了一番,总觉得有些缺憾,10米跳台这里总是没有的吧?老傅听了就笑了,一副“等风来”的表情,每年3、4月份,嘉陵江水退去后,从这个平台到江面足足有8多米远,加上水泥墩子的高度,那就是这群民间高手的10米台。

老傅和队友合影

提醒:冬泳安防是首位,跳水更勿轻易模仿

市冬泳协会主席李昭伦告诉记者,冬泳运动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江河里冬泳,安全防护是首位,因此携带救生装备、学习救生知识、组织救生队都是每次活动中冬泳协会必须做的保护措施。

至于跳水,记者也咨询了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在专业场馆之外且没有专业训练的情况下,贸然跳水是件危险事——眼角膜、内脏器官、颈椎都可能受到损害,还可能出现痉挛和脑震荡等情况,若是在公开水域,水的深浅和水中是否有异物都是未知数。坚持锻炼值得提倡,但不建议模仿上述冬泳爱好者等在户外跳水的行为。

上游新闻记者 李卓然 实习生 唐姌君 文 钱波 图/视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