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重庆 | 人民日报:重庆财政补出“三方共赢”
人民日报消息,眼瞅着到了夏天,苏文华心里的期盼也跟着升温。
40岁的苏文华家住重庆市永川区何埂镇狮子村,3年前,重庆上发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在狮子村建厂种植秀珍菇,苏文华把自己家的2亩土地租给了公司,又在接种车间当上了工人。“土地租金一年1600元,工资一个月3000元左右。”苏文华说,没想到好事还在后头,一是流转的土地还能持股分红,两年分了1000多元;二是出菇后能从公司反租厂房承包管理。“今年我承包了5万袋菌包,采摘顺利的话能进账10万元。”
这样的好事,源自重庆市推进的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永川区正是改革试点区县之一。
“农业项目的各类财政补助资金不算少,但用得不好很容易全部进了企业的‘腰包’,农民和村集体并没有直接受益。”永川区农委副主任张超介绍,从2014年开始,永川区把农业领域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项目纳入股权化改革范畴,规定承担财政项目的农业企业,将项目资金的一半交由项目所在地流转土地的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持股。截至去年底,永川区流转土地的农民和企业项目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共持股1248万元,实现户均增收420元,亩均增收207元。
“让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带来的红利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重庆市农委主任路伟说。目前这项改革已扩大到全市35个主要涉农区县,其中量化股份5亿元以上,惠及1500个集体经济组织、20万农户。
在苏文华算增收账的同时,企业与村里也算起了各自的“利好”。“好事,企业不亏。”上发公司总经理曹继岗快人快语,他的公司建标准化出菇房,财政补了300万元,其中150万元由村集体和村民持股,去年支出分红7.5万元。而在村党总支书记刘扬飞看来,“去年村集体拿到两家企业的分红5万多元,准备用在修路、整治堰塘、慰问贫困户上,村民都高兴得很。”
原标题:重庆 财政补出“三方共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